目录
(点击日期跳转到对应位置)
————————————————
2019年2月5日 08:49
让心灵,居住在虚空之中。
心愿与意识,肉身与感知,犹如云彩,
在虚空心灵中,飘浮移动,澄清消散。
彻底安然的宁静中,舒适美妙的觉察力,
宛若明媚阳光穿透虚空。
感知与意识停止于当下。
身心灵,一同脱落。
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无法触及。
不可成就,毫无做作,未曾改变。
于是,清醒会觉悟到:心灵本无善恶之分。
只因执迷,而有生灭,唯因迷茫,而堕虚空。
不受心灵束缚的,是心灵不可沾染的璀璨。
不被内心体验的,是心灵无法牵绊的自由。
那美轮美奂的宇宙世界,如梦如幻般精彩绝伦。
却无法阻碍,明性璀璨的清澈;再无法蒙蔽,觉性无挂的自由。
却无法分割,空性无生之完整;再无法亵渎,法性殊胜之庄严。
众生认识的虚空,只是心灵的迷茫。
身心灵中,苏醒觉悟时,
虚空分解,时空尽消散。
朗朗寂静,如目光挂不住一粒灰尘。
众生认知的世界,只是内心的贪欲。
心语意中,清醒舒展时,大地平沉,山河无寸土。
众生感知的自我,只是错觉在凝固。
我与我所,在清澈之中,如云消散,实相本无我。
一切生灭,在祂之中发生,却不留一丝痕迹。
所有存在,在祂之中驻留,却无法触及于祂。
刹那生灭中,祂随顺缘起缘灭,未曾改变祂的容颜。
存在毁灭中,祂周遍微尘苍穹,落落不动清净庄严。
光明在祂内,是黑暗在轮回,光明与黑暗,不能迷惑祂。
虚空与物质,是心识的疲倦,空间与时间,无法触及祂。
生死与轮回,是记忆牵引心,生死皆梦境,祂不为梦牵。
祂没有相貌,苍穹所有生命中,心灵清醒的觉知,那是祂的眼睛。
祂没有形体,时空宇宙物质中,存在或者不存在,祂临在生灭中。
祂没有姓名,众生称颂圣灵时,虔诚心即描述祂,祂随纯心跳动。
祂从未离开众生,或者说,众生未曾离开祂。
祂于一切生命中临在,所有生命从未与祂分离。
你若见到,自己心灵深处,这颗纯洁的真心,就是祂与你面对面。
当心灵觉知,见到心灵自己,那是祂透过你的灵魂,光芒抚慰你的疲惫。
当你入驻全然舒适、全然安详的觉知,清醒舒适中,纯澈遗忘了你自己。
那就是祂的原始,睁开了全能的眼睛。
与祂一体,无二无别;一即一切,本来即祂。
愿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道路!愿您新年里成就智慧般若,六时吉祥!
2019年2月5日 09:45
觉知,原本即大乐。
具足光明,荡漾殊胜。
大乐之中,却熄灭觉知。
既无所觉境,亦无能觉者。
于是,大乐永不停息,光明没有边际。
于是,清澈遗失约束,极乐苏醒自由。
“临在”觉知中,无生即圆满的当下。
“即心”离心时,不动是当下的圆满。
2019年2月18日 11:04
头脑,是感知的投射;意识,是愿望的延续。
记忆,是体验在相续;概念,是凝固的觉受。
思维,是感受之迷离;命运,是因果在回忆。
你我都在,心灵沉睡的梦境之中。
因对梦中,遭遇境界的体验,细致分析的概念,固化了梦中境界。
你我深陷梦境中,彻底遗忘了做梦的人。
被具体、真实、细致的种种生存境界,封闭在密不透风的,轮回往复的心灵迷梦之中。
你真的活着吗?问问自己,你是真的活着吗?
你摸摸你的身体,看看你的样子,回忆你的思维,体验你的感受,感知你的情绪。
“你”,如此真实存在的“自己”,如何不是活着的?
可是,你所“认知、感受、记忆、触摸、体验、理解”到的自己,
何时何地,有一个不变的“主体”永恒存在过?
你的身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分秒秒在新陈代谢,生灭不停的身体中,何曾有永恒的“你”?
你的意识由记忆分别,记忆由概念层层叠叠形成,叠加组合的意识中,何曾有不变的“你”?
你的感受由体验累计,体验是心灵觉受逐渐固化,固化觉受的体验中,何曾有原始的“你”?
由身体、头脑、感受、体验、认知,组合而成的“自我”中,
真真切切,确确实实,并没有一个“自己”真实存在,永恒不变。
那么,这个虚构而成的“你”,由虚构所认识到的“世界”,怎么可能真实?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存在?
所谓的真实,不过是“自我”的,自以为是而已。
你不信吗?
在你心事重重,深陷于某个情愫之中,无法自拔时,
你全身心陷入自己内心的困扰,此刻,外界的世界对于你,是“若有若无”的。
说有世界吧,可是各种现象,对于心无旁骛的你而言,确实是视而不见。
说没有吧,世界各种现象,似乎依旧客观存在。
而这种客观与存在,只是感知中“记忆”在波动。
或者说,客观世界,是你感知中的记忆在回放。
若感知熄灭,则头脑熄灭;若头脑熄灭,则名相熄灭。
物质现象,将不再构成世界;现象是因缘聚合,由心灵妄想,赋予了现象以“世界”的名称。
而失去了感知,失去了头脑,失去了记忆,失去了“你”的心灵,并未死去,并未消失。
而是前所未有的“清醒”,犹如睡梦之中苏醒的时候,你没有“自己”,却不再被自己所“沉醉”。
原来“自我”,只是心灵被宿业,所“记忆”。
清醒之心,在觉知中苏醒,那不挂记忆的自由,是本来圆满光明。
你观察过婴幼儿吗?
你看一两岁的宝贝,在他遭遇不开心的事情时,他本能地会号啕大哭。
哭泣是他意愿的表达,他内心对于哭泣,并没有明确的理解,并不确定哭泣就代表着悲伤。
哭泣,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语言,用来表达内心愿望,未达成的不满。
哭泣,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后,情绪表达的一种方法,孩子的哭泣与成人的语言,性质是一样的,
仅仅是心愿的表达工具。
在婴幼儿,遭遇某种不快乐的条件时,头脑意识调动心灵曾经的体验记忆,
形成了“应该”哭泣的表达愿望,于是孩子用哭闹来宣泄心灵的情感,用以抚慰内心体验的欠缺。
你仔细地、认真地、深入地,观察这些宝贝天使们。
你会发现,在孩子头脑中,对“概念”的记忆很短暂。
他因为某件事情而哭闹时,在号啕大哭十分钟之后,孩子已经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要哭泣。
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哭泣,孩子对于原因“概念”,早已遗忘了,可是哭泣依旧在继续。
这是为何?为什么人类,会无缘无故地哭泣?
为什么生活中,会有大量抑郁症、焦虑症、失眠患者?
他们毫无理由地、没有外因地、不自愿不自觉地,被精神煎熬所活着。
是因为,哭泣或者欢乐,悲伤或者欣喜,积极或者消极,人生的种种情绪状态,
是心灵深层体验中,觉知由长久形成的习气所捆缚,以情绪来表达迷茫的语言。
在心灵深层,有生命原始的清醒,清醒原本无善无恶,不悲不喜,未曾分别,亦无挂碍。
当深层清醒,开始对清醒有所“觉知”时,觉知本身就成为了,所觉境界的奴隶。
当觉知,被所觉境界牵引、摇摆分别、取舍之时,各种习气以及细腻妄念,逐渐累积成“体验”。
体验裹挟着觉知,对体验形成了,具体的、细腻的、相续的“认知”。
心灵认知,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以“感知愿望”来呈现个体存在。
自我感知,与自我意识,是树根与树枝的关系。
自我意识,延展着自我感知中,心灵具体愿望,愿望推动意识,分别形成概念。
概念聚合成思想,带动着心灵体验中,潜在愿望的“认知”,投射出我们看到的世界。
世界名相,以及意识思想,是基于心灵认知,以及感知愿望,相续而成的果实。
因此人生的“果实”之中,必定带有树根,以及树枝的元素。
前因兑现着后果,我们面对的人生,原本是宿业之果报。
这就是为何,在同一生活环境中,同等物质条件下,同样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成年之后,每个人性格迥然不同:有的乐观,有的悲观;有的消极,有的积极;有的善良,有的刻薄;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天才儿童,也有智商不足。
在不同认知感受土壤中,长出来的“意识”思想,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
我们只能看到,人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听到他们的价值观点,
却很难深入他们的内心,看到形成“观点”的,心灵体验土壤。
因为我们自己,早已忘记了自己心灵,本来的样子。
遗失自己的心灵,只能无奈地,相信意识就是“自己”。
于是,我们与别人,永远活在头脑意识,与境界现象中,
经受着心灵深层时空中,微细因素前因后果的操纵。
我们执迷地相信头脑,从而彻底忽视了,产生意识、培育概念的“心灵世界”。
心灵忘记了自己活着的目的,犹如孩子忘记了自己哭泣的原因。
被动地,被内心储藏的习气、感受、认知记忆,所牵引所控制。
被动而无奈地,陷入情绪感受的洪流中,浑浑噩噩生生死死。
孩子的哭泣,不会因为他忘记了原因,而停止情绪的相续。
我们的生死,不会因为意识忘记了心,而停止生死之轮回。
为人父母的你们,不得不承认,你的儿女们的天性、性格,早已在他形成意识思维之前,就已经“固定”了。
后天的意识思维,以及生活环境,只不过是对孩子先天的“禀赋”,形成了加强或者减弱的作用,
却不可能彻底改变一个孩子的“禀赋”。
禀赋究竟是什么?
那久远劫川流不息的习气,牵引心灵觉知,觉知被体验固化,被细腻妄想塑造,形成了心灵感受之中,认知世界的“主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愿望。
心灵愿望,由认知与体验构成,以感知呈现“主观愿望”,心愿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头脑意识,与身体感官,只是灵魂穿上的一件外套,外套可以影响主观愿望,却无法改变主观愿望。
每个人生来特点不同,禀赋不同,性格不同,就是因为肉身外套之内,构成心愿“自我”的基础因素不同。
那川流不息,凝聚成心灵认知,愿望感知的“成分”,因有所差别,而呈现个人之禀赋性格。
或者说,我们认为的自己,就是心灵深处漫长岁月中,生命梦境所累积的“尘”。由心尘所折射出的世界,就是众生认知到的名相,以及所见所想所触的——客观现实。
所谓客观,根本上而言,是心灵主观认知,投射在意识中的概念。
所谓现实,究竟上而言,是心尘固化觉知,体验牵引心形成感受。
我,与我的世界,源于内心。
世界与我,是心灵的迷梦。
心灵原本中,没有我,无有世界。
那完整、不可触及、不可沾染、无法指称、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当下,
是超越了心灵,以及意识自我的“本来”。
本来,是超越禀赋的;因祂远离生死,遗忘分别。
禀赋,是迷梦中,心灵疑虑的记忆,习气兑现的因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婴幼儿长大。
都经历了,心灵体验推动情绪感知,感知推动头脑意识,意识概念固化感知,感知固化塑造体验,形成人格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每一个人,包括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心灵中,迷茫孤独的“婴幼儿”。
因为我们被头脑意识所拐骗,被情绪体验所胁迫,离开了完美无缺的心灵,失去了快乐自由的本性。
我们,被构成“我们”的诸种因素,束缚在缘起缘灭,因缘条件之中,无奈地生老病死不可逃脱。
在心灵本来的“无限、明澈、自由、欢乐”中,一辈子的人生,真的只是无知的婴幼儿。
婴儿离开了妈妈,不安全感会导致他号啕大哭。
我们离开了本心,心灵迷失促使我们生老病死。
当妈妈抱起孩子,心灵体验的安全感充满时,孩子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哭泣。
心在柔软中苏醒,清澈温暖的,无限宽恕中,那纯洁无挂的整体,这自由大乐的光明中,遗忘了自我。
也就遗失了生老病死,遗失了生死轮回。
犹如目光的清澈,不会被灰尘蒙蔽,无法被幻影牵引。
充满当下的喜悦,是不动璀璨的解脱。
纯净内心中,究竟的宽恕,是我们回家的路。
2019年2月24日 07:34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经》
问题:人类必须依靠头脑意识,才能学习知识,去认识改造世界啊,以佛经而言,我们该如何面对头脑意识?
答:举个例子,你自己去体验。
黑暗之中,面前有一扇门。
要打开门,必须有钥匙。
于是你搜索自己的身上,找到很多类似于钥匙的东西。
摸索着,探索着,试验着,终于将面前的门打开了。
此刻你不得不相信,是手中的钥匙,打开了眼前的门。
此后你绝对会相信,只有找对了钥匙,才可以打开门。
钥匙对于开门,是必须的,离开钥匙就无法开门。
钥匙与开门,具有因果关系,前因后果浅显易懂。
你绝对地,信任这种关系,你无法“不信任”开门必须要有钥匙,这个论点与逻辑。
注意,钥匙能开门,开门必须有钥匙。
这个事实现象,逻辑推论,所建立的基础,是——黑暗。
你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个场景:
此刻,你的头顶、身后、脚下,四面八方,都亮起了聚光灯。
聚光灯照耀中,你所处的空间内,没有半点阴暗,包括这扇门。
在明媚璀璨的照耀中,门,展现出它真实的样子。
原来,你面前只有,这一扇孤零零的门。
门的周围是空荡荡的,没有墙壁也没有房间,更没有门背后的通道。
仅仅是一扇,孤零零、独自竖立着的木门。
你可以随意地,从木门旁边擦身而过,也可以从木门下面钻过去。
你可以从任何角度,越过这道门,因为在木门周边都是虚空。
门,对于你的前行,根本构不成障碍。
请问,此刻,你用来开门的,这把钥匙有何用?
开门人比喻自我,钥匙比喻意识,木门比喻世界,前行比喻生存,灯光比喻觉性。
本性移离而有觉性,觉性眯盹幻生存在,存在以心灵感知呈现。
心灵感知,聚合六根色尘,在心愿与意识之间,投射出我们认知的世界。
心灵存在感的体验,投射出我们眼前的空间。
心灵对存在的觉知,投射出存在的形态演化。
也就是随空间移动,而幻觉形成了时间波动。
时间牵引心灵觉知,觉知被空间变化所牵引。
就形成了,在无尽深邃的,无限延伸的,时空交错之中,
能认知时间、感知空间的——心灵认知。
认知,是觉知的衣服;觉知,是认知的本质。
在浩渺无限时空中,心灵“觉知”,随着对存在时空,具体的细分体验,
而形成了无量细腻分别念,与无限细腻感知习气。
分别妄念牵引觉知,形成了认知的主观意志。
感受习气塑造觉知,形成了认知的感受体验。
认知,被主观意志带动,形成了“自我意志”。
认知,被感受体验固化,塑造出“自我愿望”。
因为“自我”,而有“我的”。
我们一生的命运,是自我所投射的“记忆”。
被“自我”心愿主观,所牵引的认知,就是人类所说的“灵魂”,
可以脱离身体器官,脱离大脑思维,而独立“存在”。
而我们所认为的“意识头脑”,仅仅是心灵“自我意愿”的,具体表达与延展。
因为头脑意识源自于心,所以我们无论思考什么,
在思维观念中,都带有认知记忆,与感知体验的成分。
比如说“望梅止渴”,比如说“杯弓蛇影”,比如说“疑邻盗斧”。
我们头脑中形成的任何观念,都受到心灵感知体验的左右。
而心灵体验感知,也会随意识形成的观念,有所改变有所增减。
而在心愿与意志之间,
传递信息,分析概念,体验感受,作出判断的“确认”,
就是“自我”。
自我,从根本上而言,是心灵迷茫的产物。
当心灵陷入黑暗,而有了在黑暗中,探寻生命存在的“心意”。
在身心黑暗的环境中,世界就真的成为了,障碍我们见证“自性”之迷幻。
或者说,意识思维是心灵愿望的延续。
意识对世界的思考,延展着心灵,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于是,站在世界大门前,摸索意识钥匙,企图开门的心灵,
试图以开门前行探索未来,来获取心灵维护存在感,持续性稳定支持。
如果,我们通过修行,点燃了内心深处,觉性原始之光。
觉光开启生命智慧,光明由内而外,普照我们的精神与肌体。
就类似于,在深沉黑暗之中,突然间从四面八方,点燃了无数一万瓦特的聚光灯。
强光普照中,黑暗昏沉消散,
智慧觉照中,世界有相无体。
于是,你会发现生命本身,可以不依赖,这个现实物质世界而存在。
就好像,在光明之中,你发现,眼前的木门可以随意穿越,并无阻碍你前行的自由。
此刻,开门的钥匙,就成为了无用之物。
此刻,被开启的门,本无取舍并无挂碍。
此刻,思索的意识,就成为了废弃障碍。
此刻,门前的自己,本来虚幻自在解脱。
光中无暗,是“空中无色”,在觉性普照中,
想要开门的心愿,探索门锁的认知,开启门的意识钥匙,以及被开启的世界之门,
都成为了有相而无体的“错觉”,错觉是正觉的“移位”。
在错觉之中,无有分别,不予取舍,落落清净,如如不动,即不可言说的“觉性”。并没有实有的觉性可以被“获得”。当错觉熄灭,幻觉本无生。本无生灭,本无沾染,本无来去,名正觉者。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2019年2月26日 09:45
依心立世界,即心即菩提。
自性=本觉=如来;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垢无净,不增不减。
随顺生灭诸法,而无取无舍;周遍过去未来,却无挂当下。
“临在”众生身心,是即心离心;充满世界名相,名即相离相。
善分别诸法,居第一义而不动;名涅槃,名诸佛,名菩提,或名“不可说”。
觉性=法界=无生;现庄严圆满大菩萨,以觉明空大自在,普照十方三世。
心识=觉知=识阴;投射出三界造物主,以虚空“存在感”,维护迷幻无明。
灵觉=时空=行阴;投射宇宙无限时空,以灵界光明觉受,呈现无我大爱。
神识=认知=想阴;投射出具体的世界,以觉受凝固认知,现出个体意志。
感知=灵魂=暖识;投射自我愿望感知,以深层习气观念,现出个体特征。
感受=体验=受阴;现喜怒哀惧爱恶欲,以七情六欲表现,展现具体生活。
意识=记忆=色阴;投射概念思维名相,以大千世界呈现,表现宇宙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