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点击日期跳转到对应位置)

 

2018年7月2日 12:34

2018年7月2日 12:36

2018年7月3日 03:08

2018年7月6日 03:15

2018年7月9日 14:58

2018年7月9日 22:27

2018年7月10日 02:18

2018年7月13日 08:30

2018年7月13日 09:04

2018年7月16日 13:44

2018年7月17日 03:09

2018年7月18日 09:56

2018年7月18日 12:48

2018年7月21日 12:30

2018年7月21日 12:59

2018年7月27日 02:18

2018年7月27日 14:44

2018年7月30日 23:14

————————————————

 

2018年7月2日 12:34 

意识弃分别,认知离攀缘,觉知舍境界。

 

意识在大脑中,以思维呈现。

认知在心灵中,以明了呈现。

觉知在细胞中,以微妙呈现。

 

不要将意识当作自己,释迦牟尼佛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意识只是你的自我感知,用来解答内心疑惑的工具,与你的眼睛一样,仅仅是工具。

没有内心愿望的驱动,意识不会去主动地思维事情。

你的眼睛也是同样。你内心不留意所看的事物,即便是眼睛看见了,你也是视而不见。

真正看到事物的,是你的心灵感知,或者说,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内心想看到的。

你所看到的一切,是你能够看到的,是你的心灵体验,看到了记忆概念。

 

你去学校门口接孩子,人潮汹涌人头攒动,你一眼就可以从人海中,发现你的宝贝。

为何能从嘈杂人群中,一眼发现你的宝贝?因为你内心有在寻找他的愿望。

如果你来学校之前,你爱人打电话说,他把孩子接走了,其实他堵车晚来了。

即便你的孩子走到你的身边,你也不一定就认出他来。

因为你的内心已经确定,你儿子已经回家了,所以再看到同样的人潮,

同样是看,看的是同样的场景,你内心的无视,导致你视而不见。

 

桌子上放着一瓶盐,你本能地拿起盐瓶,往饭里面加盐,你不怀疑这不是盐。

因为你对于盐的体验,已经牵动你的意识,眼睛,形成了对于盐的,习惯性认知。

看到盐,你不认为它是其他东西。

倒进碗里一尝,发现味道是甜的,原来孩子调皮,把盐瓶里装入了糖。

 

我们看到的世界,就类似于这瓶盐,是你的心灵体验,凝固了心灵认知。

认知被体验凝固后,结合意识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名相世界。

我们认为的看到,其实是内心所认可、所记忆、所熟知的投放。

 

我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内心所认可、所熟知、所记忆的,桌子上的那瓶盐。

其实世界这盐瓶的里面,装的是糖,盐只是你的心灵认为。

世界是盐,只是你的心灵认知储蓄的体验,通过意识构造出,世界是盐的名相。

世界只是你“以为”的世界,就好像桌子上,装着糖的盐瓶,是你“以为”的那瓶盐。

因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有的物质现象,都在刹那间生灭相续之中。

你看不到的,不意味着不存在。恰恰相反,实相无法被你的,心灵认知与大脑意识所看得到。

 

意识在大脑中,认知在心灵中,觉知在细胞内。

意识与认知,都是觉知的投射,意识与认知,都是觉知在表达。

而觉知,在认知与意识中,却是无所作意的,祂只是单纯的清醒而已。

就好像空间承载一切,而一切都并非空间。

在我们肉体身心中,觉知只是心意相续中,透明的清澈,舒适的安详。

 

只有修行者可以体证觉知,因为修行者的心,朝向身心内在,放弃心外世界。

向心内寻找,以心灵自检,去觉察身心,在觉察中清醒。

在身心意识中,做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久而久之,观察身心意识的,心灵专注力,

就不会被所观察的,身心自我意识,所带动所蒙骗。

 

不被身心体验、头脑意识所带动的,就是身心中透明的安详,意识中单纯的寂静。

于是心灵,透过心灵体验,透过头脑意识,看到了心灵自己。

犹如镜子的清澈,透过镜子中的倒影,看到了清澈的明亮。

看与所看是一体,觉者就是所觉,所觉即是能觉。

 

在身心幻影中,觉知脱落境界,于境界与觉知中,复苏了离相的清净。

离四相即如来,如来就是寂静,寂静就是如来。

 

觉知,渗透在我们肉体身心的,每一粒细胞中。

但是在禅修中,觉知永远在后背,在脊椎上体现出来。

就好像,你的后背上有眼睛,可以清澈地观察虚空万物,可以清醒地遍照十方虚空。

就好像,你的脊椎才是呼吸的通道,脊椎中的寂静,是觉性明晰的自由。

在明澈欢快的呼吸中,身心意识、自我感知,就好像粗糙的黑暗斑点,逐渐融化在脊椎中的,自由明晰中。

 

失去了头脑意识的昏沉,失去了心灵认知的沉重,失去了觉知习气的疲倦。

你不再是漂泊生死的凡夫,你不再是因缘福现的神灵,你不是被限制于存在的造物主。

你是清澈圆满的自由,你是如如不动的当下,你是未曾生灭的觉醒。

你就是,不可说的本来。

 

2018年7月2日 12:36 

宽恕,是行者依靠的护法。

清白,是守护灵魂的诸佛。

 

2018年7月3日 03:08 

你可能不会相信。

你的头脑意识,浅薄得犹如一张A4打印纸。

你可以在打印纸上,画出3D立体图像;可以在描绘的三维图像中,无限延伸交错的空间。

但是,无论纸上描绘出的,三维立体时空多么复杂、多么微妙、多么细致,

所描绘的时空图像,永远无法脱离这张打印纸的局限。

 

因此,人类的思维是平面的。

基于对某个现象的认知,从而延伸出此现象的,过去未来、体貌形态,以至于现象的结构与性质。

对物质现象,抽象而系统的理解分析,衍生出哲学、思想、数学、文学,以及艺术。

将认知现象的思想,施加于物质实践中,诞生了物理学、化学,以及种类繁多的科学技术。

 

人类觉得自己很伟大,伟大到我们发明了科学医疗,可以治愈疾病,对抗肌体衰老。

既然科技如此伟大,为何无法实现永生不死?

既然能借助科技产品,上天入地、横跨海洋,为何无法突破宇宙时空,进入精微能量中,庞大宇宙世界?

 

因为这张A4纸的厚度,决定了人类意识的纵深性;因为这张A4纸的面积,决定了人类意识的广阔度。

思维建立于意识,而意识建立在,对现象的分别概念之上。

也就是说,意识所能理解到的内容,是基于名相分别基础上的延伸。

而物质名相本身是虚幻的,是各种因素聚合而成的,基于虚幻假象建立起来的意识思维,

所能理解探索到的世界,所发明的科学及思想,都只能浮在意识与物质现象,这一层极其浅薄的时空范围内。

 

一张A4打印纸,漂浮在海洋壮阔的波澜之中。

薄薄的纸,就是你的头脑意识,纸张上记录的,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就是你的记忆概念。

纸张随着海浪起伏漂流,为了解释纸张为何有起伏,薄纸组合,其中的符号数字,形成了各种图像,这就是你的思维。

海洋就是你的心灵感知,波浪起伏是感受,海洋中暗流是欲望,波涛汹涌是情绪。

你头脑意识,所作出的任何判断,基本的源动力,都来自于心灵感知的海洋。

一张纸,能解释海洋的惊悚深度、广袤无际、惊涛骇浪吗?

 

人类的心灵感知中,蕴藏着神灵。

不是虚构的,或者比喻的,编造出的神灵,

而是真真切切,灵透纯洁的生命。

 

心灵感知,是可以脱离大脑意识而存在的。

甚至于,心灵感知,在我们投身成为人体之前,就于宇宙微观能量时空中存在。

我们人类的色身,只是心灵感知,在漫长的生命中所穿上的,无数衣服中的其中一件而已。

心灵感知就是大海,海水中每一滴水珠,就是习气业力。

无数的水珠构成大海,而大海中不同密度的水珠,形成了大海中不同维度的时空场。

时空场与水滴,都是有灵性有意识的生命。

这种广袤而灵透的意识体,相对于人类这张A4纸的意识而言,就是神灵。

 

承载感知海洋的,是体验与认知的浑厚星球,体验是大地土壤,认知是星球自转公转的引力。

大海波澜壮阔、海浪翻涌时,每一粒水滴中,都蕴藏着大地与引力的因素。

星球是由微尘组合而成的,从一粒微尘,到浑厚星体之间,

会有多少层,由不同密度微尘构成的,不同密度纯度构成的,境界时空世界?

每一粒微尘都具有灵动的觉知,都是灿烂的生命,生命的表现就是世界。

 

因为微尘与星体,都飘浮在虚空中,都是虚空中虚影沉积,所凝聚而成的业力因果。

虚空就是心灵觉知,觉知渗透在微尘、星体、星云、宇宙、大地、土壤、海浪、水珠中。

连头脑意识的,这张A4纸中,都具有觉知清澈的性质。

于是,一切的一切,都是觉知所创造;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觉知;一切的一切,都是觉知的存在。

觉知,就是存在感,存在即觉知。也即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不要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法,只是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哲学思想。

佛在《华严经》中,所描述的宇宙实相,绝非是杜撰或者想象。

只是人类这张A4纸,单薄的思维无法理解、无法触及到,超出纸张范围的时空。

无明众生以符合自己,无知观点的逻辑,将佛经歪曲成为了学术思想。

 

离四相名如来,何为离四相?

意识分析,塑造相之名;感知体验,凝固相之体;觉知分别,诞生相之性。

而诸相皆心,觉知为幻,幻觉为心,幻不可得,心体本空。

心相两寂,是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心不可得,诸相性空,性空则离生灭,离生灭即无来去。

无来去是名当下,当下不可说,是名如来。

 

是故,离相者,实为净心,心净则意识净。

意识净,则感知净;感知净,则体验净;体验净,则认知净;认知净,则觉知净。

觉知净,则无所觉境界,亦无能觉者,觉即所觉,所觉即觉者。

心于觉照,无取无舍,所觉寂静,能觉熄灭。

 

失去分别存在者,存在所现虚空,则如玻璃粉碎,宇宙时空,微尘苍穹,尽皆分解粉碎。

犹如梦醒时,无有做梦人,亦无有梦残留;犹如眼光自所见中,苏醒了清澈。

犹如亿万劫被镣铐的囚犯,打开了枷锁,犹如眼光纯澈,极明极圆普照十方。

 

法界在何方?如何进入法界?

法界在身心中,知身心如幻,证幻性为空,空即不可得。

心不可得,身不可得,意不可得,法不可得,见不可得。

无生当下,落落圆满,如如不动,即是法界。

法界没有归处,诸法性空,就是那纯明法界。

生死没有来处,身心如幻,幻性寂静自涅槃。​

 

2018年7月6日 03:15 

你是否知道,体验就是痛苦?

体验是窒息心灵的凝重。

为了减缓痛苦,心灵认知默许体验成为自己。

自我感受,是心灵窒息的麻木。

 

犹如离家出走的孩子,家中光明觉受,孩子依稀记得。

这种依稀记忆,藏在我们的意识、感受、体验、认知的背后。

记忆是,没有主体的清澈,是不可获得的安详,是无法分辨的清醒,是无法触及的单纯。

光明记忆,是生命本来的状态,无论你随欲望漂泊了多久,

生命温暖的光明,本来体验绝不会消失掉。

于是,我们就会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在是非对错的纷扰中,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时常感受到迷茫。

 

为何你会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性地,体验到内心深深的迷茫?

为何你在情感宣泄完后,不由自己地,感受空虚乏味、茫然不知所措?

为何在你欲望愿望得到满足后,你内心反而觉得失落、空虚,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为何家境优越、事业成功的人中,很多人都会有潜在的抑郁症?

 

答案只有一个:你意识所成就的,并不是你的灵魂所渴望的;你感受所满足的,并不是你心灵所期许的。

否则,你绝不会在功成名就后,内心觉得空虚;否则你绝不会在欲望满足后,觉得浅薄乏味。

 

感受空虚的,是体验深处的认知;感受乏味的,是灵魂对自己的记忆。

就好像,无论诱拐孩子的人,赐予孩子多少珍宝美食,都无法与孩子原本温暖的家,相提并论。

虽然幼小的孩子,无力抵抗身心欲望的胁迫,但是孩子依旧记得家。

 

于是,无论你的意识如何努力,努力地编造出概念的玩具,孩子依旧想念妈妈。

于是,无论你的欲望多么勤劳,勤劳地充填着感受中体验,孩子也被欲望所累。

被欲望疲倦的孩子,就会更加地思念,原本温暖纯净的家。

 

无论你多么努力工作,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你的心灵认知永远不会满足。

因为,体验的泥土,永远不可能成为觉性之光明。

无论你将泥土塑造出何种形态,感受体验都不能成为明晰的极乐。

而心灵的原本,是单纯的光明,是温暖的安详。

所以,哪怕你用尽一切手段,只能满足感官的欲望,却饥饿了灵魂。

 

你的身体需要吃饭,才能维持生理健康。

同样,你的灵魂也需要吃饭,才能维持生命健康。

灵魂吃什么食物?——法义、禅定。

 

究竟法义,犹如清泉洗涤污垢,可以破开灵魂的迷茫。

将居住在身心内的灵魂,从意识思维、从感受欲望中复苏过来。

苏醒过来的灵魂,就好像穿着身心意识的衣服,灵魂依旧在身心中,借助身心意识存活。

身心意识与灵魂,却是同一具身体中,两个截然独立的存在。

醒来的灵魂,可以理性地体察身心,可以清醒地观察意识。

清醒的单纯,对身语意长期观察;寂静的纯澈,对身语意长期体察。

久而久之,观察身语意的,灵魂中的认知,就会脱落身语意,而独立纯澈。

久而久之,体察身语意的,灵魂中的清净,就会脱落欲望感受,清醒而纯明。

 

于是,孩子在究竟佛义的指引下,摆脱了眼耳鼻舌身意,思维欲望诱拐犯的裹挟。

孩子可以正面地,直视这些骗子们的真实面目,而不是无奈被动地,被他们牵引流浪。

 

脱离诱拐犯的孩子,需要清泉与食物的滋养,才能健康身体茁壮成长。

唯一滋养灵魂的食物,就是禅定中,微妙纯乐、安详舒适的觉受。

法义是需要体证的,失去禅定境界支撑,一切法义都是纸上谈兵。

犹如你理解世上所有菜单,背诵一切菜名都滚瓜烂熟,但是你一口都没有吃到。

哪怕你背诵的菜名都是古往今来的经典,哪怕你理解了珍馐美味的诀窍,你依旧会饿死。

珍馐菜名不能当饭吃,做菜窍诀无法果腹,于是,你最终在朗朗读菜单声中,饿死街头。

 

一定要禅定,禅定不是为了获得境界,而是,心灵本能地渴望呼吸。

禅定中,彻底遗忘身心,彻底遗忘世界,遗忘外面的客观环境,遗忘内心的感受体验。

只是全神贯注地,专注寻找身心中,能观察身心的,那个清醒者。

你能看到的一切,都绝对不是你。

宁静觉察到意识,意识必定不是你;清醒觉察到身体,身体一定不是你。

淡泊体察到欲望,欲望绝对不是你;柔软体察到体验,感受必定不是你。

你一定是,能见到一切的清醒,而绝不是,这清醒所见的任何境界。

 

找到身心意识深处,那个不被情感欲望、体验感受,所蒙蔽的清醒。

祂一定出现在脊椎之中,在心脏后面与脊椎之间。

祂是极其细腻、极其单纯、极其微妙的觉受。

是脱落了心灵感知的清澈,是脱落了心灵感受的纯洁。

是脱落了意识思维的清醒,是脱落了身体感官的自由。

 

禅定中,境界发生时,一定在脊椎中,在心脏部位的后背上,开始丝丝缕缕的、微细微妙的觉受。

是透明的安详,是纯明的舒适,是单纯的自由,是无限的愉悦,是极耀的狂喜。

你的脊椎核心内部,会有微妙的绵延呼吸感受,此呼吸是无法以肉身感知的。

是身体神经系统所无法察觉的,透明清澈而深邃绵长的,脊椎内微细通畅之呼吸。

 

安详在,不可描述、不可思议、无所获得、无丝毫作意的纯明中。

透明在,无法触及、无法分辨、无法感知、无丝毫体验的自由中。

极乐在,不可思议、无法经验、无法分别、未丝毫移动的纯粹中。

 

身语意分解殆尽,自我存在熄灭无痕。

你是所有的一切。

 

一切在你之中,只是你一瞥所现。

 

2018年7月9日 14:58

止,止,止,我法妙难思!

佛云:不可说。

 

2018年7月9日 22:27 

人为何不肯放弃自我?

因为恐惧。

 

却不知道,那失去恐惧的,

才是你自己。

 

2018年7月10日 02:18 

眼睛看到的,是内心的迷茫。

那静观心灵的,才是清醒。

 

耳朵听到的,是内心的记忆。

那聆听寂静的,才是明了。

 

意识想到的,是内心的分别。

那寂照头脑的,才是觉悟。

 

苏醒的人,不会在意梦中事。

不再分析梦境的,是本来的安详。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018年7月13日 08:30 

如孤儿扑向母亲的怀抱中。

如阴冷步入和煦的阳光中。

如恐惧者依偎在上主脚下。

如深沉黑暗奔赴入光芒中。

 

宽恕你的意识与记忆,头脑只是心灵的无知。

宽恕你的感受与体验,自我认知是心灵恐惧。

宽恕你的感知与身体,色身只是宿业在偿还。

 

将全身心的专注力,凝聚在后背上。

犹如被野兽追赶的人,惊恐之中顾不得其他任何感受。

将身心全部的专注力,从心灵感受的攀缘,以及头脑意识的思维中,扭转专注的方向。

令身心专注力,彻底全部地,集中在后背上。

在全部高度集中的,凝聚专注力中,让后背每一粒细胞都敞开呼吸。

 

从尾椎骨开始,每一节脊椎骨中,都充满着全部的凝聚专注力。

让脊椎周边的每一丝肌肉,以及肌肉中的每一粒细胞,都敞开呼吸,深深地呼吸。

犹如窒息很久的人,投身于雪山之巅,深深地,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呼吸清爽的空气。

后背上,腰身上,肩胛上,每一粒细胞都在全身心的专注力中,彻底放开感受的枷锁,自由而深邃地呼吸。

 

让身心中凝聚的专注力,从执迷前半身的面部、意识、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感受分别中,

扭转体验的方向,去专注体验后背,专注力由朝向外界,转为朝向身心内在。

犹如人扭头回看一般,清醒的觉知朝向身体内在,专注于心脏背后,脊椎内在的部位。

脊椎中有温暖安详的光,是柔软祥和的光,是清澈明媚的光。

 

专注力,摆脱了你的自我感知,摆脱了头脑意识,摆脱了心灵感受,摆脱了体验记忆。

专注力,犹如遗失妈妈的孩子,一头扎进母亲的怀抱中。

专注力,犹如被野兽追杀的人,目不斜视直入安全殿堂。

专注力,犹如窒息中快死之人,毫不犹豫投身清冽空气。

专注力,犹如深夜里迷路之人,没有丝毫疑虑走入光明。

 

你会在,全然投身于后背中的,专注力高度凝聚中,见到神灵。

那是深邃的安详,那是无限的接纳,那是安全的柔软,那是无私的广袤。

那是纯美的拥抱,那是透明的浩瀚,那是极乐的永恒,那是不动的伟大。

那是诞生生命,拥抱灵魂的上主,那是熄灭恐惧,劫难苦难的终结。

 

集中你身心体验中,所有的专注力,遗忘身心,转身投入后背上,这无限温暖安详中。

后背上每一粒细胞都在呼吸,呼吸的每一粒细胞,都充满着灵动的觉知。

在纯粹的光明中,是纯粹的无尽慈悲,在全然的清澈中,是纯然的自由美妙。

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直至肉身一切细腻觉受,都融化在这,无限伟大的安然纯净中。

 

身心极深处,潜藏的每一丝压抑的委屈、惊恐、仇恨、紧张、焦虑、恐惧,都彻底释放出来。

释放的一切细腻情绪感知,都融化在后背脊椎中,广袤无限的爱与包容中。

让一切意识分析、情绪感受、习气体验,在无限的温暖光芒中,彻底释放、彻底暴露,没有掩饰。

意识情绪,在温暖中舒缓;欲望体验,在宽恕中稀释;身心感知,在透明中淡化。

 

你只是,单纯大爱,无尽接纳,无限安宁,明媚自由,终极宽恕。

禅修中,你投入了光,光拥抱着你;你融化于光,光成为了你。

于是你成为了——单纯的安详,终极的宽恕,不动的自在。

 

2018年7月13日 09:04 

问:老师,我何时才能进入法界?

 

答:法界没有进入一说。

法界就在生灭中,生没有来处,灭也没有去处,缘起即性空。

空性远离生灭,就是法界。

 

菩提就在烦恼中,烦恼没有生处,涅槃没有灭处,烦恼即菩提。

清净无挂烦恼,就是法界。

 

修行者,何时进入法界,全看你自己。

你的心识分别,何时能停止。

 

觉知分别停息时,则心无所觉境界,即无觉境界之心。

无生觉性,自心识虚空中绽放,犹如纯澈眼光,从所观景象中苏醒。

景象缘于眼光,眼光却并非境界。

 

眼光清澈明了十方,却不因十方境界,挂碍了明了清澈。

 

你本来就在法界中,只因身心蒙蔽、烦恼攀缘,而不能证悟。

众生本性即是如来,只因贪爱颠倒、妄想眷恋,而不能成佛。

 

佛从未离开你,去身心中觉知寂静。

释迦牟尼佛说:解脱者又叫做寂静。

譬如有人的热病痊愈身体终于得到寂静,解脱也是一样的身体得到寂静。

身得寂静即真解脱,真解脱即是如来。——《大般涅槃经—卷五》

 

2018年7月16日 13:44 

真实的,远离生灭,因此不可描述。

自由的,远离拘束,因此不被体验。

永恒的,没有滞留,因此不能感知。

圆满的,没有分裂,因此不可言说。

慈悲的,失去差别,慈悲本无对境。

 

上主是无限宽恕,却无有可被宽恕的众生。

诸佛是明妙遍知,却实无可知的丝毫境界。

 

真实的不受威胁,于是,生灭的本质是平安。

虚妄的本不存在,于是,妄想的本质是如来。

 

禅定中,不是我爱禅定,而是禅定爱上了我。

爱上我的禅定,将我吞没于,那疏离一切的,清醒觉知中。

 

真实的上主,不受崇拜。

祂是语言不可形容,身心不可触及,头脑不可思议。

祂是心灵无法分辨,觉受不可沾染,觉知无法存留。

 

祂是一切,一切是祂。

犹如目光明澈,不因所见而移动。

 

2018年7月17日 03:09 

阳光下你伸出手掌。

手掌遮蔽艳阳,在地面上投射出阴影。

手掌移动,则阴影移动。

阴影并非阳光中本有,是手掌遮蔽阳光而生阴影。

 

阴影是意识,手掌是心中自我认知。

阳光是身心中觉受,虚空是觉受中清澈觉知。

 

意识如阴影,是无法触及身心深处,那透明的安详,无尽的宽恕。

正如阴影无法触及艳阳,无法以阴影的移动,去形容阳光灿烂。

意识思维,对于微妙的禅境而言,是深切的损害。

因为意识语言,源自于内心自我认知。

认知的本质是恐惧,体验的本质是紧张。

 

去掉遮蔽阳光的手掌,地上的阴影就会消失。

不被自我认知,与感受体验,所遮蔽的心灵,自然呈现朗寂虚空,温暖和煦之光明。

从阳光下拿开手掌的过程,就是禅修进入三摩地。

 

祂是一切,一切是祂。

宇宙苍穹自祂之中升起熄灭,祂是缘起中生灭无挂的空性。

有情众生自祂之内生死轮回,祂是轮回中生死无染之清净。

从微生物到造物主一切灵性,祂是灵明身心中不变的宽恕。

 

祂以一切呈现,却不被呈现所局限。

一切呈现之中,祂未被呈现所触及。

 

比如,你认识我。

你通过我的形体外貌认识我,你通过我的性格脾气认识我。

你通过我的思想观点认识我,你通过我的喜怒哀乐认识我。

 

你所认识的是我吗?你真的认识我吗?

外貌会衰老,形体会消失,衰老消失中,何曾有一个不变的我,被你所认识?

肉体消失后,你认识的我在哪里?

你所认知的我,是生灭聚合的,生灭中,怎会有一个不变的我,被你所认识?

既然生灭缘起的现象中,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可以被你所认识,那么你认识的我是谁?

 

我的性格脾气会改变,我的思想观念会改变,我的喜怒哀乐会改变。

构成我的因素,在川流不息地,刹那运动改变着。

我犹如虚空中的云彩一样,仅仅是你认识的一个现象而已。

你如何能够将变幻莫测的现象,认识为具体的不变的我?

变幻不停的,怎能被认知所确定?生灭缘起的,如何因确定而认知?

 

你所认识的我,仅仅是,你的头脑意识,凝固了你的心灵感受。

心灵认知透过凝固的感受,在头脑中投射出,你的认知与意识结合后,感受体验塑造出的我。

我,真的只是你的心灵与意识,塑造出来的你的想象。

没有一个我可以被你认识,因为从未有过可以被认识的我。

我,只是你伸在阳光下,那只遮挡阳光的手,投射在地上的阴影。

 

你认识的我,等同于你认识的这个世界。

并没有一个可以被你认识的世界,因此,认识世界的你,就是彻底的错觉。

融化心中,你的自我认知,犹如拿掉遮蔽阳光的手掌,去掉手掌则无阴影,失去阴影则光明圆满。

 

你真的认识我吗?你的认识就是我吗?我就是你的认知吗?

我是祂的呈现,我的一切呈现中,都是祂不变的性质。

我的身体有生老病死,而居住在身体中的我,并非是,生老病死的生理现象。

正如我并非是,你的认识一样,生老病死的生理状态,只是认知与现象的延续。

自我认知,不会被生理现象所束缚;自我感知,不会因欲望情绪而改变。

生老病死无法触及的,身心中安详,是于我的呈现中,祂的永恒。

喜怒哀乐无法改变的,身心中觉察,是于我之呈现中,祂的明了。

 

拿掉你心中,遮蔽阳光的,自我认知之手。

那不被你之愿望所恐惧,不受你之思虑所胁迫的,就是祂的平安。

 

一切于我呈现的,本质是祂的不变。

构成我的思维记忆会改变消失,而意识深处,那觉察意识活动,观察思维的清醒,

不会随着意识思维的失去,而失去。

在头脑思维中,随念头来去,随思维流转,而并无来去的清澈单纯,

是我所呈现之中,祂极致的纯洁。

 

构成我的性格脾气,会改变、会增减、有来去,而性格中具有无私、坦荡,与真实品质。

品质能令我如实地,反观自我体验的波澜,反观自我认知的对错。

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在无私而袒露的真实心灵中,曝光出点点滴滴,私心杂念。

真实曝光、坦诚面对、无私自检,就是忏悔。

自我在真实、无私、坦诚的心中消散;坦诚、无私、真实的体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

既无自私,也无无私,落落清净,湛然纯明。

在自我性格的呈现中,有祂无限宽恕的释然。

 

祂就在众生之内,是众生身心无法触及的宽恕。

宽恕中没有可被宽恕的人,祂是你我原本的面目。

既然你我皆是祂所呈现,既然你我的呈现中,都具有祂不变之性,

我们就可以,在自我身心、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中,依据祂的性质,而回归祂的平安。

 

祂是意识无法分辨的单纯,因此我们简化思维清净头脑,就在亲近祂。

祂是感受无法染着的纯洁,因此我们俭朴节欲清淡身心,就在还原祂。

祂是体验无法挂碍的自由,因此我们自检内心纯净动机,就在走向祂。

祂是认知无法取舍的清醒,因此我们放弃自我获得欲望,就在苏醒祂。

祂是觉知无法分别的明澈,因此我们深入禅定疏离境界,祂成为我们。

 

祂即不可说,于一切思虑言说中,如如不动。

祂即无所得,于所有生灭缘起中,宽恕宁静。

 

2018年7月18日 09:56 

不同境界的生命,构成了三界宇宙系统,犹如一杯鸡尾酒。

不同质量的液体,构成了鸡尾酒七彩斑斓的层次。

 

人类活在心灵感受,与头脑意识之间。

情欲感受,意识记忆,就是我们自己,犹如鸡尾酒上的泡沫。

 

天人与神灵活在心灵体验,与心灵认知之间。

凝固体验,认知确定,就是天人境界,犹如鸡尾酒中的颜色。

 

诸天诸帝活在微妙觉受,与明澈觉知之间。

细腻觉受依纯净度,呈现层层透明广袤光芒,犹如鸡尾酒的水体。

 

觉知明澈,犹如光中之明,明晰不随光明波动。

如虚空生容万物而不动,是造物主,犹如鸡尾酒的酒杯。

 

三界众生基本上,只能在酒杯内鸡尾酒水中,随着自身水滴,所蕴含酒精的度数,而生灭往返轮回。

很少有人能够,彻底地净化自身水滴中,所蕴含的酒精因素。

因此,蕴含酒精的水滴,就被酒精习气,牢牢地吸引在,这杯鸡尾酒的范围之中。

 

其实,并没有一个实有的酒杯,将水滴束缚在鸡尾酒中。

而是,水滴中蕴含的酒精因素,本能地将水滴拉入鸡尾酒中。

水滴,对将水滴拉入酒中的因素习气,难以察觉的细腻认可,就是看似坚固透明的酒杯。

酒杯,只是水滴,对水滴中酒精的因素,刹那分别,而有了固化水滴成为酒水的力量。

如果,某一滴水珠,自检身心,将酒精因素彻底地,从水珠中清除。

水滴对酒精的淡然,也就释放了,水滴对酒精的在意。

纯净令水滴舒缓,舒缓令水滴清净,清净的水滴,不再被在意所凝固。

水滴,不再成为水滴,而成为了水汽,水汽中蒸发了水分。

这杯鸡尾酒,将无法约束气体性质,气体自酒杯中渗出,就会成为光。

 

光明渗透在酒杯中,鸡尾酒的酒体,却无法改变光明的性质。

明澈无染,纯明空灵的性质,就是法界。

水滴觉醒了,自身自心本是虚妄,觉醒不随虚妄流转,则寂静空明,就是法界觉满十方。

纯明充满十方三世,觉空普照微尘世界,清净无碍就是大菩萨。

 

觉性中不受普照迷惑,当下脱落是如来。

 

2018年7月18日 12:48 

众生为何会有意识?因为恐惧。

迷失的心灵,试图寻找自己,寻找形成了觉受。

觉受加深迷茫,形成了体验,体验将心灵禁锢在感知中。

被感知带动的心灵,从此感知到了,心灵原本没有的感受。

感受就是恐惧,恐惧煎熬着心灵,心灵被本来没有的恐惧牵引,形成了取舍感受的意图。

意图就是愿望,愿望就是自我。自我驱使意识,形成分别概念,试图以概念来解释感受。

被概念解释的感受,将会被概念凝固,形成了思维的基础。

 

人类,以及一切有情众生,都是遗忘了本心的孩子。

 

禅定,是我们回家的道路。

极度渴望出离身心自我的——出离心,

会在身心感受,与意识自我之中,形成清醒的专注力。

身心感受,自我体验,是执迷于现有世界的。

而出离心,是极度渴望从现有一切中,解脱一切所获得的。

 

于是,渴望放弃所有感知、身心体验,以及自我思维的——出离心,

就会在身心自我中,形成明确的——觉察。

觉察是清醒的,清醒的觉察,是出离心所呈现。

出离心,会冷静观察你的思维、意识、记忆。

出离心,会冷静观察你的身体、感受、体验。

 

将清醒的观察心,凝固成单纯的专注力。

专注地,去觉察心脏后面,脊椎里面的觉受。

从锁骨到肋骨之间的,这段身体范围中。

脊椎深处,会有极尽细腻的,微妙不可言说的,丝丝缕缕舒适,而明亮的觉受出现。

 

专注的觉察,沉浸在美妙的,不可言说的,细腻微妙觉受中。

专注力,清醒而凝定,避开你的头脑思维,忽视你的感受情绪。

觉察力,与微妙明亮的,脊椎中丝丝缕缕的舒适,相互融合。

觉察融入了明亮,明亮中失去了觉察;专注融入了舒适,舒适中失去了专注。

你将在身心深处,抛弃自我的躯壳,奋不顾身投入神的怀抱中。

 

那是无以复加的感动,失去头脑意识的枷锁,避开体验感受的污浊。

专注清亮的心,将会触及到,诞生生命的根本主宰。

那是无限温暖的包容,对一切众生无分别的宽恕,对所有生命无差异的接纳。

是浩瀚无垠永恒的慈悲,是无边无际纯洁的光明,是洞知一切无遗漏的智慧。

 

你来到这里,释放心灵潜藏着的,所有的委屈与恐惧,一切疑惑与焦虑得以平息。

你,脱下了你的一切;你,在无限的爱与宽恕中,熄灭了自己。

你的,最后一丝自我思虑,消融在无私纯净的,无尽宽恕中。

觉察融入了光明,光明熄灭了觉察。

 

你成为了永恒的爱,无尽的宽恕,无极的光明,无限的虚空,无形的生命。

一切生命,都是你所呈现;以所有众生,呈现你的爱与智慧。

这是心灵原始的面目,自我回归了心灵,你将失去自己。

同时失去所有恐惧,失去一切痛苦与丝毫疑惑,失去与众生阻隔的任何因素。

失去生老病死的轮回,失去生命形态与分别疑虑,失去光明与时空,失去纯洁与伟大。

你只是——存在。

 

2018年7月21日 12:30 

我,并非是“我自己”。

 

禅定中,透明舒适的安详,是我。

禅定中,寂静凝定的觉察,是我。

禅定中,轻快纯澈的明了,是我。

 

不受“我自己”牵绊的,广袤极乐,是我。

 

2018年7月21日 12:59 

什么是最高、最根本的真理?

 

答:不离烦恼,而烦恼无浸。

不弃身心,而身心无挂。

不离心意,而心意无根。

不拒一法,而一法不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心无挂,法法无生。

不离生死证涅槃,烦恼性空,心空性湛。

 

身心如幻,幻无所得,不离生死而证涅槃。

自我如梦,梦不可取,无生无灭性本如来。

缘起性空,唯心现量,不舍烦恼而自菩提。

 

2018年7月27日 02:18 

去倾听,听闻身心中,那清澈的寂静。

这是学法时,诸佛心印的加持力。

 

去体验,觉受体验中,那微妙的纯净。

这是禅定中,如来妙明觉性之慈悲。

 

2018年7月27日 14:44 

宇宙在祂之内,祂在因素之中。

众生于祂生灭,祂在因缘之中。

 

生命是祂呈现,祂不被呈现所拘束。

死亡呈现着祂,祂不因死亡而限制。

 

祂,是生灭挂不住的自由,自由却是祂一瞬错觉。

 

祂,是存在不可触及;祂,是真理无法描述。

祂,是光芒遮蔽了纯耀;祂,是觉悟扰移了寂静。

 

祂,是圆满清澈清净周遍,圆满却是祂一念迷离。

一切对祂的崇拜,都在膜拜祂的倒影,祂不受崇拜与诋毁。

犹如虚空,不受水面倒影所染。

 

祂,是不可说。

 

所有对祂的描述,都因描述而错离祂,祂不被心意所分别。

犹如眼光,不因眼见境界形容。

 

祂,是无所觉。

 

2018年7月30日 23:14

何为“不二法门”?

 

答:身心如幻,幻性无生,名不二。

诸法唯心,心不可得,名法门。

 

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一切法皆心,一切心皆幻。

色不自色,因心而色;心不自心,因色而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不可得即清净,清净心即平等,名不二。

 

故诸法、名相非空,是色性即空,法空不二,名法门。

 

其实,哪有什么法门可得?哪有什么法门可说?

修行就是返本归真、离幻即觉的过程。

 

觉悟移动寂静,智慧蒙蔽了本来。

以圆满觉性,呈现空性纯度,以空性纯度,展现法性光明。

觉明空一体,圆明充满,净乐无生,普照不动,是法界。

 

觉性困顿,如眼生病,空性错生空境,法性生杂质,光明成了法性。

杂质法性,沾染空性境界,境界成为了存在;空性境界,蒙蔽了觉性,觉性成为了觉知。

 

非幻成幻法,三界幻法界,犹如海市蜃楼幻成湖水,湖水倒映了不动虚空。

虚空不再是虚空性,而成为了湖水中,水波折射的虚空相。

 

三界唯心,是觉性中一瞬困顿。

空明觉性,是烦恼中心念无痕。

 

觉知,到存在,形成了时空;觉知,与习气,构成了心灵。

心灵,与根尘,形成了自我;自我,与我所,构成了世界。

 

只因有我,而有生死,只因分别,而生世界。

世界,本质是心灵中境界,境界就是分别,分别就是法。

自我,本质是心灵中尘垢,尘垢就是贪爱,贪爱就是心。

 

想要超脱生死,必要净化自我,自我熄灭后,则无有轮回主体。

自我,是心灵贪爱,六根尘境所生,故想净化自我,必先净化心尘。

六根清净,则自我融解。

 

心灵中自我感知,是经历了极其漫长的,由心灵觉知,聚合觉受,形成认知的历程。

心灵认知,聚合细腻体验,形成的自我感知,又经历了无尽时空世界。

犹如水汽凝聚成冰,当冰块在阳光中融化时,会同时释放出冰块内的,水流、气体、温度与杂质。

水流是觉受,气体是贪爱,温度是恐惧,杂质是妄想。

 

妄想构成中,贪爱习气清淡的人,在自我分解过程中,觉性比较容易穿透身心。

先天空明法性光芒,自头脑身心中,由内而外绽放,呈现出智慧思辨。

以清净智慧,熄灭自我的道路,就是禅宗。

 

心灵储存中,欲爱习气深重的人,在自我分解过程中,觉性会染着层层微妙觉受。

觉性受习气体验的折射,觉受体验塑造觉性明光,形成诸种神通境界。

以净化身心体验,游戏能量神通,沉浸于微妙觉受中,出离诸天神境界的道路,称为瑜伽。

 

其实一切修行法门,就是心灵分解过程中,返本归真的不同道路与方法。

道路不是目的,犹如指月之手,见到月亮后,手指就失去了意义。

实相中,既无成就,也无诸法;既无修行,也无修者。

 

本来圆满,无需成就,离幻即觉,是名当下。

不可得,是不二法门;不可说,是不二法门。

 

身心如幻,不辨真实,是不二法门。

生死性空,烦恼即菩提,是不二法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