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那个‘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个‘想澄成国土’就是人的觉性变成了觉知。‘所立照性亡’,就是当有虚空的那一瞬间,存在而立了;有了存在感,那个普照十方的空性智慧就没有了。那个存在感就是宇宙终极意识,祂折射了觉性的纯智慧,变成了灵性的光明,叫‘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迷妄’,什么叫‘迷妄’?迷妄的前身是什么?是普照。普照被所照的境界,留在了照的内涵当中,在那一瞬间,内涵变成了实体,照性就亡了,那个空性就亡了,就被遮挡了。‘迷妄有虚空’,虚空浮现了。‘依空立世界’,依据空间而呈现出来了生命的本体,那就是灵性天堂,浮现出来终极意识的无所不在。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想澄’——对于虚空的理解,呈现出来了灵性宇宙十层的生命。对于纯生命的理解,折射为那个终极意识,浮现出来了灵性宇宙——天堂内十层灵性众生的宇宙范围。‘想澄成国土’,这个国土就是灵性的沉淀,灵性对于生命的沉淀,对于永恒的沉淀,变成了时间。灵性对于永恒的折射,变成了对于永恒的理解,那个理解呈现出来灵性光明的波动感,那就是时间。

 

对于生命沉淀记忆的接受、理解和储存,这个储存的灵性的记忆,将终极意识的永恒的宇宙意识,埋葬在了灵性的沉淀的记忆当中,这个叫‘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在被埋葬的灵性的梦境当中,灵性对于终极意识的回忆,对于灵性清澈的回忆,在灵性的梦境当中,投射出来了‘能见’的性质。‘能见’的性质就是‘知觉乃众生’。

 

然后‘能见’的性质,他一旦投射出来他清澈的见精,就一定有一个见精‘所见’的世界,那个就叫‘所见’的内涵。‘所见’的内涵,因为‘能见’的性质,而立出来了‘所见’的内涵,这两者就是变成了二元对论。

 

就是‘能见’与‘所见’,实际上就是梦境当中,那一丝……就好像是人意淫一样,就是我脑子里面在回忆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在我面前浮现了,那个就是灵性的梦境,投射出来见精的清澈。见精的清澈一旦投射出来了,他的‘能见’的性质,就一定有一个‘所见’的内涵,跟他对立形成了。这个就叫三界内,能量宇宙最微观元素的派生。最微观、最原始的,根本的能量微粒,就是‘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了‘所见’的内涵。‘所见’内涵牵动‘能见’的性质,浮现出来了三界最缘起的空间与时间。

 

‘能见’的性质,投射出来‘所见’的内涵,第一层是空间。空间是‘所见’内涵又牵动了‘能见’的性质,变成了对‘所见’空间的当下的确立。有了当下空间的确立,就有了空间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差异,这个差异浮现出来了时间。

 

这个时间牵动空间,形成了、投射出来了见精‘能见’性质当中,最原始的细念的分别。那个细念的分别,在‘所见’内涵的境界当中,投射出来了物质化的最原始的能量的微粒,那个就是‘地水火风见识空’七大元素,最根本的能量的微粒,这个就是三界六道的缘起。

 

这个时候,还没有能量态啊,这个时候完全是那种纯光明的见精的性质,浮现出来的三界六道的高层,就说无色界的生命。他是一种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什么叫‘非想’?他既非意识,也非主观动机。他非想,但是他也不是……非非想——他也不说是没有思想、没有心愿的那种空想。他是非想——非主观意识,也是非非想——也非空想,而是一种智慧的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凝固态。这种凝固态,他是承载着整个三界六道一切空间、宇宙世界众生的最根本的规律性——制约生命、派生生命、维护生命和均衡生命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称为‘律法神’。”——爱的温暖《皇帝(下)》2025-06-03

 

“文殊菩萨怎么讲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这个讲的是法界。‘元明照生所’,‘生所’就是‘生’的那个地方,就是这只手,就是觉知,觉知就是灵性的这只手,遮住了法界的光明。‘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这个手一旦成立,觉知一旦成立,灵性天堂一旦呈现,就毁灭了,就熄灭了,遮住了觉性法界的普照十方的大智慧,就是‘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迷妄’,就是当觉知灵性成为主体了之后,生命就陷入了迷妄当中,因为迷妄而有分别,因为分别而呈现出来了分别的对境,就是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这个就是灵性宇宙开始分层次了。‘知觉乃众生’,灵性宇宙的层次当中,灵性的堕落,灵性对存在记忆的这种沉淀,掩盖了灵性永恒光明的性质,而形成了知觉,‘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这个就讲的是,那个知觉形成了见性,见性呈现出来‘地水火风见识空’,这七大宇宙元素构成了能量的这种波动,形成了三界内众生所能感知到的。因为对于存在有了感知,他体现出来了最原始的空间,因为对空间有了分别,而有了空间的现在、过去和未来,就呈现出来了时间。时间摇曳了空间,空间随着时间而有了空间的细腻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层层叠叠的能量世界,这就是从见性派生出来的‘地水火风见识空’七大元素构成的能量宇宙,也就是三界。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这是讲的见性了,‘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这个就是文殊菩萨在《楞严经》里面讲的一个偈子。

 

然后,咱们再看看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讲的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什么叫‘闻’呢?就是现在,你们听我说话的时候,哪怕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今天我讲的是德语,讲的英语,讲的法语,你们什么都听不懂的,但是你们内心依旧知道你在听,依旧知道你听到了我说话,那个‘知道’;你听不懂我的具体的讲话的任何意思,但是你的内在,依旧知道你听不懂,那个知道你听不懂,又知道你在听的那个‘知道’,就是‘闻性’。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什么叫‘动静二相’呢?就是我刚才说的,你内在那个‘知道’啊,那个就是你的闻性,闻性的背后有一个,人的这个,叫‘分别’吧,不然的话,你不知道自己在听,你不知道自己没听到,在你‘知道’的内在有一个分别你‘知道’的境界状态的,极其细腻的思量心的存在。思量心当中,就会有所思量的境界,这个就是由无限微观的念头所构成的,他会呈现出来生灭、动静的表现,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思量心当中,对于所思量的一切,不再挂碍,而安住在一个清澈的内观状态的时候,这个称为‘禅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就是从这个‘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这个地方开始的。”——爱的温暖《宽恕法》2023-08-22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听清楚,‘所立照性亡’,‘所立’,‘所’就是宇宙终极意识,‘立’就是灵性,‘照’就是觉性,‘照性’就是觉性和空性,就消失掉了。‘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迷妄’就是原始纯粹的光明,呈现出来了灵性完整的国度,那就是天堂,这就是‘迷妄有虚空’。‘虚空’嘛,祂是存在感,就是‘虚空’嘛。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因为有了光明,就会有了光明的倒影。倒影对于生命的不同层次的折射,形成了纯灵透过于生命之光,折射在不同层次众生的境界,这个就是‘知觉乃众生’。这就是灵性宇宙的变易生死的这个过程。这四句偈呀,这四句偈境界很高了。但是一般的人只能听到这四句偈,但是他不知道背后的内涵指的是什么。”——爱的温暖《细胞》2024-11-27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属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