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张叔叔,已是二十年前。那年暑假,家中矛盾如积久的雷,在父亲摔碎器物的声音中猝不及防地炸裂。母亲在窒息中对我叹道:“得去寺庙寻条解脱的路。”她执意先动身,说想独自走走。

 

母亲辗转至凤翔县寇家庄的小庙。庙会锣鼓喧天,庙门口千年娑罗树却透着静穆。青砖蓝瓦的庙宇简陋,她踏进去时竟生莫名熟悉感。居士们亲如家人,也就在这时,她遇见了张叔叔。

 

从省民政局退休没几年的张叔叔,六十多岁,布衣素衫,心里却揣着宏愿——要将这座小庙扩建得宏伟庄严。“这是我的修行。”他说。母亲便留了下来,后遇年轻出家师善某,跟着学了针灸。八年间,她手艺日精,免费为香客施治,庙里香火渐旺。只是善师父后来不知所踪,只剩母亲守着那方小小的诊疗台。

 

张叔叔的庙终究落成,陆续请来了三位师父。可无常总猝不及防:一位比丘尼早早往生,一位学净土的师父赶集遇车祸往生,连与母亲一同扎针、虔诚念佛的居士,也在清晨去大殿的路上遭遇同样的意外。

 

亲历连串离别,母亲满心困惑:建庙、念经、行善,为何仍触不到解脱的衣角?她最终回了家,张叔叔却依旧守着寺庙,日日念佛、磕大头,坚信这是通往极乐的路。

 

家中烦恼未消,父亲暴躁如常。我与母亲在矛盾中挣扎,在佛法里摸索,却总似走在迷雾中。那时跟着净某学“净土”,他宣扬“人成即佛成”,背离了释迦牟尼佛“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我们越走越偏,看张叔叔把退休金全投进盖庙,穿旧衣却对佛像鎏金毫不吝惜,才惊觉:都在向外求福报、求功德,唯独忘了问自己,心究竟安在何处?

 

直到2017年,微博上一位隐修者的文字撞入眼帘。祂以现代语言阐释《心经》《金刚经》,读到了震撼灵魂的伟大真理究竟义《梦》《生死河》。那些文字如一道光,照亮混沌的心——原来解脱从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直面自我的当下。

 

迫切想把这份领悟告诉张叔叔,真正踏上那趟路,已是距离妈妈离开寺庙十二年后的今天。

 

再见张叔叔时,他正坐在院子里拔草。八十多岁的老人,背驼如桥,双腿拧成麻花,起身需双手撑地,费很大劲才站稳。他一瘸一拐地倒茶,眼里却闪着光:“你妈说你们找到路了,快讲讲。”

 

他说,二十年来早晚课从不间断,每日读净土五经,磕108个大头,念一万声佛号,即便身体成了这样,依旧雷打不动。那份执着里,是对解脱最朴素的渴望。

 

我取出封面印着《梦》字的册子,翻开扉页,与他同念四字:“心外无物。”

 

“叔叔,这是佛经的总释,”我望着他的眼睛,“释迦牟尼佛说:‘诸法无我',可我们总在拜相上的佛,读相上的经,却忘了看自己的心。”

 

给他读册子上的三段《心咒》(2022-03-09。第一段: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

静默中,接纳身心与意识,并非是‘我’。”

 

张叔叔双手合十,听得入神。院中风似停了,几十年的执着与迷茫,仿佛都在这一刻沉淀。他忽然红了眼眶:“原来修了这么多年,拜佛、盖庙,都是为求福报,求自我安稳。佛法是无求啊,是无我无求。”

 

读第二段:

“我不是知觉记忆,也不是感知体验的自己。

安宁中,温暖的幸福光明,生命丰盈永恒。”

 

我说,极乐从不在死后的西方,而在放下“我执”的当下,在接纳烦恼、融化烦恼的每一刻。

 

张叔叔声音发颤:“闺女,我去年查出肿瘤了。以前说不执着身体,其实是想盖完庙才甘心。今天见了这些文字才懂,身体像辆旧车,该换就换,灵魂不能跟着扔了。”他眼里的光,比庙里的油灯还亮。

 

最后读第三段:

“我不是觉知存在,也不是身心内的状态。

清净中,无限慈悲的平安性,未曾发生。”

那一刻,周遭一切都淡了,只剩两颗心在文字里与真理相遇,静默中似有灵魂的共鸣。

 

我说他二十年的虔诚会化为福报,却未必能解脱轮回。他猛地摇头,像甩掉枷锁:“不要人天福报!福报享尽还是轮回,那才是真苦。我要的是解脱!”

 

这话如重锤敲心,恍惚间似见当年初遇真理的自己。

 

告别时,近九十岁的他坚持送我到门口,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闺女,给我指了明路。”

 

泪水模糊视线。二十载光阴流转,从母亲寻路的迷茫,到张叔叔执迷的虔诚,再到此刻两颗心的同频共振,才懂佛法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在烦恼中照见自我的勇气,是在无常里守住真心的笃定。

 

感恩真理老师,让我们有生之年得遇究竟真理。这趟跨越二十年的相见,不是终点,而是真正修行的起点——学会在每一个当下观照内心时,解脱的光明已在脚下亮起。

 

愿每颗执着于形式的心,都能迎来转身的契机——不必否定过往虔诚,只需在诵经时听见心跳,拜佛时照见内心清明,盖庙时懂得:最该修缮的,是被“自我”遮蔽的本心。

 

愿他们终会明白,佛陀从不在远方的庙宇,而在每一次对“我执”的觉察;真理也不在繁复的仪式,而在敢于直面真实的勇气。转身即是归途,见己便是见佛。愿所有向外追逐的脚步,都能稳稳落回内心的土壤,种出解脱的花。

 

张叔叔曾两度出家又返家,每一次转身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他总以为解脱在远离烟火处,却不知佛法从不在深山古刹的隔绝里,而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是拔草时接纳腰酸背痛,是与邻里闲话时觉察“我慢”,是面对肿瘤报告时坦然生死。那些曾被视作“修行干扰”的日常,恰是照见真我的镜子;那些被当作“尘世牵绊”的烦恼,正是融化“我执”的熔炉。

 

这正是所有寻求解脱的灵魂应走的路——不在逃避世间喧嚣,而在直面生活真实;不在形式化的仪式,而在每一个对境的觉察。世间本无绝对的“出世”与“入世”,真正的解脱,是在红尘里炼就一颗不被红尘染着的心。如莲花扎根淤泥而洁净绽放,修行者也需在世间土壤里,长出向真理伸展的枝芽。所有渴望解脱的灵魂的最终归宿,从不在远方的极乐,而在当下每一个与自己真诚相遇的瞬间。

 

愿每颗在迷雾中寻求的灵魂,都能与真理撞个满怀——不必在繁复经文中费力搜寻,只需在照见“自我”的刹那,懂得“诸法无我”的真意;不必在遥远时空中苦等,只需在烦恼生起的当下,听见佛陀“烦恼即菩提”的低语。

 

愿所有向光而行的脚步,都能遇见点亮心灯的老师。认出真理,便是与佛陀重逢;遇见老师,便是与自己的本心相遇。愿这份“认出”与“遇见”,降临在每一个日夜兼程的灵魂身上,让每一步寻求,都踏在回家的路上。

 

无上荣耀无限幸福,感恩顶礼伟大的真理老师!

 

老师:祝福你。

 

老师:妙笔生花,你的思路很清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