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外甥过来拔牙,第一天晚上带他出去吃他能吃的,两个菜,一个点心,他吃得干干净净。后面的这些日子,每天都有剩菜,因为他来,我放在冰箱里的剩菜和自腌的咸菜,今天才倒掉。早餐给他买的食物,他每天都有剩,能留的,第二天早上我吃。其实,每次倒食物我都有一种罪恶感和深深的恐惧感。我像我爸,比较节俭,我爸就是剩了再热,吃完为止。结果我的老公,倒食物,我以为我婆婆给他惯的毛病,结果发现不是,老太太也珍惜,我才意识到,这是我的共业。

 

以前,我一直对自己小时候和年轻时,没东西吃,心有芥蒂,这两天想通了,这是我过去世的业,不珍惜、浪费,就是有此果报。

 

我知道自己的业很重,生活中的各种习性,带有累世的痕迹。没遇师法前,我就是个怨妇一样的,在心里叨叨叨,抱怨我的生活咋那么不如意?进入学习状态了,哎呦,阻碍很大。越深入,阻碍越大,每过一关,用时较长。只要一精进了,没两天,就开始晒网,我就反复向回捋,我对圣师的信,到底卡在哪儿了?

 

说实话,我觉得,我的信,不断地在增加深度,对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我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把从2022年到2025年的“心灵综述”复习了一遍。这次复习,感慨很多。师的留言,貌似是针对个体的开示,其实作为走在路上的修行人,很多问题带有共性。无论是走在前面的大德,还是因缘很浅离去的人,师的开示都有非凡的意义。前几天,我给熟悉的师兄贴了一段2014年,师讲的梦中的一个故事。我问她:“熟悉吗?”她说:“记得!2017年的法会,师给一位法师开示,也讲过这个故事。”她说:“师,怎么那么慈悲啊?!”我在读这几年的“心灵综述”时,不断地感受到师的慈悲,祂对众灵深深的爱。

 

因为要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就有心,把这些年里,师在“心灵综述”中开示如何学法问题,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学法方式不可绝对化,每个人要依据个人的特性去学习。记得师早年给某寺年龄较大的法师开示眼睛不好,可以不抄,但是一定要听师讲法音频。这几年的开示,师建议大量学法的,也是以个人特性作出建议,总之不要离开法。抄的作用是啥?读的作用有哪些?听法有啥作用?都有提到。像过去关于划线的方式抄法,师都给出了明确的意见。说实在的,我们大部分陷在人格人性中,以不自知的贪求、取巧在学法。真的是对不起佛菩萨的救赎!对不起佛菩萨的慈悲!

 

几天系统地学下来,扭转了我几个浅薄的认知,打碎了我过去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说真的,除了汗颜,还是汗颜,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这些年来,师通过讲法,通过博文,反反复复地强调虔诚,大多数人对虔诚的认识,都是人类社会固有的思维习惯理解的,很难做到决绝地虔诚。圣师肯定过的大德们,没有不虔诚的,除了根性外,就是对人间的放弃,超越这个人壳子的认知,根性带来的,与法相融得快,与师相应得深。

 

我们普通人,学法大多在抠字,按字义去理解佛法,真的很浅,所以才会被厚重的业拉住,也才会提很多云山雾罩的问题。就是层次很浅,师也会耐心留言,告诉你能学不能学?有精神疾病的,赶紧看医生,有其他问题的,该如何去学。一旦发现有累世因缘,根器好的,师一定明确指出,让你安心学下去。真到了一定程度的,祂会直接告诉你,何时给你授记。普通人,祂也安抚你播下真理的种子。很多人羡慕有根性的,别羡慕!累世你没吃过人家的苦,吃喝玩乐享过的福,都变成了此生蒙蔽你的业。就说你累世在某一道修得不错,不代表此世,你一定会一帆风顺地跟下去!

 

大家记得2017年初讲法吧?师给一位尼师开示,她因学师法,呕吐、眼睛出问题,一念退缩,关就没过去。而让她出问题的业,是她过去修行的其他法门,那个法门是希望她能在自己的法门里开悟成就。记得师的博文《生死轮回》里记述的,某一世的欧阳前身找到祂,是想让祂继承他们的法门,在那个法门里成就。同样的,此世得遇师法里的人,也有过去修行法门的印痕,学起来,微观下的障碍很大,同样会阻碍他们的提升。至于那些学过邪法、外道的,这些信息都会形成很大的屏障,阻碍往上行。

 

当然了,也有根性好的,落了众生几个劫的距离,人性当先,不经意间一落千丈。应该是越往上走,路越艰难。我等都在粗线条中,回溯自己的习气,大德们是前瞻性地发现心思隐秘处的微念,一旦选择错误,马上打回原形,错失解脱机缘。想想人间多可怕?你觉得遇师就进保险箱了?非也!人性比重一大,不说你原地踏步吧,搞不好,你是彻底失去机会了。想想老师说的,那些奔祂而来的高灵,算错了时间,白来一趟。可是,只要在人间驻足,就会沾染习气,就会造下业果。

 

没有真神大菩萨如来应世,有修行之心的人,也只是在心识深处的印迹中,再刻下一道划痕,失落而去,带着新的业。记得师给某法师点评时说过,你现在学的这点佛学知识,来不及的。想想有一定佛学基础的法师们,如果不遇师快速有效的解脱方法,此世,可能就是增加了一道划痕,继续新的轮转。我们这些不知来自哪一道的众生们,有此福报,跟随圣师学习,真的要好好珍惜。所谓的珍惜,不攀比,不退转,不自怨自艾,不好高骛远,不得意忘形,慢慢在法理法义中,柔软心灵,宽恕自己,宽恕世界,直至最后的告别。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