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忠贞)
学生:顶礼恩师的慈悲智慧点醒,形成团体是宗教的初期,事实上,学生也感觉到了。终于明白恩师为了无数灵魂得到解脱,用心良苦,一直在解散各种群体团队,学生也要做选择与安排了。(节选)
老师:灵魂在人间所做的任何决定,都会形成未来的果报,弘扬佛法救赎灵魂的人,未来也会依据自身的决定,形成灵魂未来的善果,而毁灭真理救赎灵魂的人,也一样要承担自己的选择;灵魂可不是这具身体,灵魂永远不会死亡,而会带着自身的业障,永世轮回。
————————————————
2023年12月26日(传说)
学生:看到老师说:“人类修行的基点,出发点,目的地,都是‘获得’。”内心有一种震撼,那是惭愧,羞愧,愧疚感。好像圣父如来看着我内心深处那个人格自我开示似的,这个人格自我除了获得还是获得,获得就是我,我就是获得。
你不是我,你也不再是我了,宽恕你,祝福你,我爱你,不再维护自我人格了,不渴望满足自我愿望了,不执迷梦境幻影了,此生只想解脱,只仰望天堂,天堂是真神,只爱真神,不爱自我了。(节选)
老师:修行的初期,就是要有获得感,来支持信仰的,这是无可厚非的过程。
————————————————
2023年12月7日
学生:……于是灵魂不断地需要形成判断,把他,判断成比老师低。
这才看清,原来,我信仰的老师,还是停留在我的体验中存在啊!我肃然紧迫起来:怎么能这样?!老师,就是法。老师是不被存在!那才是让我身心灵魂彻底平安的信仰!(节选)
老师:从你文字背后,对于他的记忆里,蕴含的他的生命气息看,他连“止观”奢摩他的境界都没有证到啊,那么,四大和合的身心意识,就是他本人啊,建立在人格心意“基础”上的证量,一定属于福报,而绝不可能是“空性智慧”,唯有身心幻灭的大解脱,才可以证入觉性展现的华藏世界,或者,无私纯净的心,脱落身心自我,证入觉知灵性,生命天堂之中。
他目前,确实只有天人福报,没有觉悟解脱的智慧,距离华藏世界,是天壤之别的距离啊。
老师:真神不是人间的眼睛可以看见的,可是你的灵魂深处的清澈明了,能够感知到真神的光明,那种感知力的穿透性,才是你们这些出家人,予以判别真伪的利器,你们用灵魂感知力的直觉,去评判一下他的生命,你们觉得他是具有心识形态的,还是,透明无相的琉璃身,或者是,类似于真神一样的,无相而无限的清澈智慧,这种灵魂本能的直观判断,才是修行者用于认知生命的方法,按照佛教的术语,就是“他心通”,以及“天眼通”。
————————————————
2023年12月8日
学生1:宽恕
“灵魂,只需要仰望天堂,慈悲之爱就会救赎灵魂。
真实地袒露心扉,真实地践行宽恕,真实地与爱相伴。
成为爱的接纳,成为宽恕的温暖,成为真实的清澈,成为纯粹的信仰。
在‘你’这具人间的躯体内,
心灵深处就会苏醒那,灵魂深藏着的,原始的生命之光。”
——《真实》2023-12-08
读到恩师这段法的时候,内心无法自控,人格已经魔变了,心中愤怒得想要与丈夫离婚。
结婚27年了,丈夫时不时拿话来压着我,因为自己是一个不纯洁的人,总觉得对不起丈夫!尤其是在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更是对丈夫忍让,甚至于他点着我的额头骂我说:从今往后不准你再花我一分钱,甚至于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的时候我都没有顶他一句话,不是因为我大度,而是因为我压住了内心的愤怒,“你不值得我回敬你,跟你多说一句话都觉得恶心!”
今天对境来了。
刚刚失业第六天,丈夫临出门的时候,撂下一句话:“离开我,你不知道饿死了多少回了。”这句话从前也说过,我根本没有在意,甚至于装听不见,但是这次说的话,居然像万根钢针刺我的心,那种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种愤怒无法表达!
一个词——“离婚”吧!
我每个月发的工资都要先给他,然后他再发给我两百元做零花钱,而且这两百元钱还是买菜的,等花完了再问他要。大多数是,我没有钱了也不想问他要了,宁愿穷死也不想张口要钱!你们想吃啥自己去买。
这种日子我过了快四年了吧!
…………
这一次对境来了,真的是“汹涌澎湃”来势汹汹,我几乎招架不住了,要我宽恕“他”?
可能吗?
我做——不——到!
我头贴着《生死河》的书,跪在佛台前眼泪掉下来,看完了《真实》,好像是看了四遍,都是在中间被小我拉跑了。最后一遍才仔细看完,内心咬牙切齿,撕心裂肺哭得浑身颤抖说出了四个字“我——宽恕——你”,我宽恕你了!
我宽恕你了!我从心中最深处把你宽恕了!
我的——恐惧,
我的——孱弱,
我的——自私,
我的——贪婪,
我要去天堂,那里才是我的家!(节选)
老师:早离早解脱。
老师:对一个从心眼里鄙视你,瞧不起你的人而言,你的存在对于他就是错误;对于你而言,最基础的人格尊严都无法维护,你何谈维护自己灵魂的信仰?我的教法是登天之路,不是给你们这些孱弱的灵魂,用于自欺欺人,自我麻醉,心甘情愿接受任人宰割命运的麻醉剂。
我是修行者,是从凡夫俗子一步步走入神的境界,我知道人格之中,有一部分品质是不可以丢弃的,比如说“真实正直,善恶分明,嫉恶如仇,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从我母亲身上,我耳闻目睹学会了做人的基准原则,那就是自尊自爱。
放在修行中,那就是维护自己的信仰,不受人间的玷污。
你现在,在你爱人眼中,卑贱下作得不堪入目,你,反而,要用神灵尊贵的宽恕心,去抚慰自己这颗懦弱肮脏的自我胆怯心,你真的恶心到我了。
什么是宽恕?
无论他是否是你爱人,你对于他的辱骂、伤害,予以祝福,心灵安宁不生情愫。
什么是,以宽恕的神圣,掩盖自我肮脏的灵魂?
就是你,一直在“认定”他是你老公!
你是带着私心杂念,利用宽恕,在维护你可怜的下贱的情感!
如果你还是一个正常的,有做人基础尊严的人,去离婚。
离婚后,你尽可以,风轻云淡地宽恕他,因为他不再是牵动你情感的老公,而是一个陌路人,对于任何一个陌生人对你的侵犯,我们都需要平等地宽恕。
换句话说,宽恕,不是给你用来自我安慰,给你维护破碎家庭关系用的纸尿布!在你这段阴暗的婚姻关系中,你的灵魂已经下贱得不如一条狗了,你连最基础的尊严都无法维护,却要打着真神的尊贵,以宽恕的神圣,来维护你内心的无耻下作!
你是无可救药的灵魂。
老师:你的根本意图,是以真神,无限尊贵的宽恕名义,维护你孱弱卑贱想要维护婚姻关系的潜意识企图,你宽恕的不是他啊,你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侮辱真神的智慧!你是在以宽恕他的名义,维护自己不敢离开他独自生活的恐惧而已!
你,把真神的尊贵,当作一块姨妈巾一样,遮挡在自己丑恶的灵魂之上,你真的恶心到我了。
老师:宽恕你这一次。
…………………………………………
2023年12月10日
学生:……我说:不行,必须离,离婚了大家都能解脱。他又搬出孩子来。我说:孩子都大了,不用我照顾,这婚离定了,也许我们的缘分就到这个年!回来的路上,他说了很多话都是检讨自己的不是,我沉默无语。
我选择的是真理,我选择的是真实,只有真实,灵魂才能被救赎;只有真实,灵性才能显发;只有真实,才配做老师的学生!(节选)
老师:你可能误会“修行”这个名词蕴含的内涵了。
修行者,指的是以灵魂所有的专注力,仰望天堂的决绝心灵。
或者说,唯有仰望天堂,不爱人间的灵魂,才属于修行者。
宽恕,是灵魂站在出离心的基础之上,对自我人格,以及现实人间的放弃;唯有对自我人生,以及现实利益的放弃,才可以称得上是宽恕。
因此,建立在出离心基础之上的宽恕,才是神灵具有的天堂权利,而不是,站在自我维护的人格基准上,以宽恕的名义,去维护人间的幸福生活。
你离婚还是不离婚,都与修行无关。
如果你,内心彻底宽恕了你丈夫,当他是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即便不离婚,你的内心对于他也没有期许也没有眷恋,那么,宽恕他的冒犯,就是你在行使神的权柄。
如果,你的内心要求的是,他继续爱你,你以宽恕的名义,去掩盖自己不愿意离开他的情感企图,你就是在,以人性的肮脏亵渎真神的尊贵,真神救赎的是灵魂,是给灵魂一条回归天堂的道路,可是,你却,将灵魂回家的神圣光路,当作你维护人间婚姻生活的借口:我宽恕你,因此我可以忽略你对我的伤害,潜意识中,是我不愿意离开你,我想要继续保护我们的婚姻生活,这种潜在的心意,就是以人心玷污了真神。
就好像,神给人间宽恕的礼物,本来是救赎生命的光明,你用光明来治疗你的脚气,我就会很难过。
你目前这样的状态,无论离婚或者不离婚,都是你自我人格,维护自我的选择;我这样说,估计你不会明白。
换一个角度说:你是否愿意出家?
出家就相当于离婚,但是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生死,而不是为了逃避婚姻生活,这个微妙的差别你是否能区别出来?
————————————————
2023年12月9日
学生2:……我有时候没有抄法,就一边听法,一边念三宝:宽恕你,祝福你,我爱你。老师讲天堂,让我们感受天堂。我想对老师说:我在家里学法,我都感觉天天坐在天堂享受,感恩老师!请老师指点一下我的修行。(节选)
老师:祝福你,修行是一生的事情,坚持你内心的虔诚心,就是灵魂唯一的方向。
…………………………………………
学生3:顶礼老师!听说行般舟能破睡盖,学生摔得头破血流也没破,打坐一小时腿就疼,上师相应法也没有灵根,觉得修行的最大障碍就是身体的疼痛。学生祈请恩师开示,能不能像念佛那样,念您的名号呢?因为学生愚笨,也老了点,啥也背不会,就想简单点的懒人修行法。(节选)
老师:听法吧。
…………………………………………
2023年12月11日
学生2:不全面,咋叫前无古人呢?师是“祂”啊,师在还原曾经的“祂”留下的道路,结合现在人的认知情况,重新还原、完善回归的路径啊。
学生1:我这里说的前无古人的“人”,也并非是凡夫之人,凡夫之人有留下解脱修行道路的吗?(节选,多轮对话讨论略)
老师:祝福你。
激动的感受很棒,这是灵魂的喜悦,评论你的文字之人,是太看重文字相上的逻辑了,你只是在表达心情,而并非是在学术层面咬文嚼字地列举事实,是她陷入了文字概念的牛角尖。
…………………………………………
学生4:顶礼恩师!请您释疑:
《生死之门》讲法(2023-11-15)中说:
“灵魂是人的身心内在的认知背后的感知能力。
这种感知能力呀,他在人世间人活一辈子呀,他是体验不到任何的快乐的。”
灵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合物,学生一直认为承载快乐、痛苦的是灵魂,既然灵魂不是载体,是谁感受苦乐?
老师:承受苦乐的,是心灵认知,也就是思虑心蕴含的习气,被认知凝聚成的体验,体验牵动认知,聚合意识,形成了名相概念,概念牵引体验形成感受的波动,形成了感知苦乐的主体,也就是自我认知体验,自我感受记忆。
灵魂,在认知背后。
灵魂,是思虑心蕴含的习气细念,随因果业潮泛起的业力浪花形态,只有细腻思绪的能力,没有感知苦乐的能力,因为构成灵魂的业力细念,比起认知体验,泛起的感受感知,要更微观更细腻,感受与体验的境界,无法触及灵魂。
就好像“竹篮打水一场空”,竹篮的密度,无法承载水滴。
水滴就是灵魂,无法被心灵认知感受的竹篮,所接触到。
——摘录2023年12月心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