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里厨房设施简陋,没有太多现代化炊具,使用的是柴火灶做饭,用手工劳动,代替能源消耗。一位年逾六旬厨房义工坐在灶后烧火,动作熟练,正用火钳往灶膛里增添柴禾,塞入一把干树枝,点燃起火焰,火苗闪耀,松枝和木柴发出噼里啪啦清脆细微的爆裂声音,房间里充满植物辛辣而清新的芳香。灶膛里稳稳闪耀的一簇火焰,发出亮光,驱散黑暗和寒冷,那一刻,我的心也是安静而柔和的。上午 11:30 分,灶台上热气腾腾的清香糯软的白米饭出锅了。早餐喝米粥,午餐白米饭,晚餐寺里统称为药食,一日三餐,踏实有序。想,我们其实仅仅需要一碗干净、温润、平衡、有暖意的白米饭。颗颗清香米粒,咀嚼咽下,给予身体充足的融合,踏实的补给,恒定的滋养。
山上冬天的空气中弥漫有萧瑟的味道,清冷,凛冽,寒凉之气侵入肌骨。早斋后,九点钟,看到一位寺里出家比丘尼师父,手里拿过一把拖把,开始静静地专注清除地上的灰尘染垢。一阵寒风呼啸,她只穿着单薄僧衣,但仿佛从来没有寒冷感觉,任大风刮到身上,衣袍卷起。在寺院和大众一起集体当中生活,她们的方式也在影响着我。现在晚上八九点已入睡,凌晨三四点即醒来。我常思索什么是笃定踏实的生活,认真做好每一天分内的事情,最起码的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床铺要整理,虽然这是我最不愿做的事,喝水杯子勺子清洗干净,把住处收拾整齐,把垃圾倒出去,尽量使周围变得协调和平。年轻时在情绪和习性的浪潮中折腾太狠而不自知,曾经坚硬暴烈、无可琢磨的自己,回头看,全是无明。粗暴而轻率地下结论,想法极端,伤人伤己,被情绪和妄念拨弄,全无必要。如何才能把负面的有刺激性的情绪,实行转化,增加心的容量,这是实际的训练。(出路,也唯有去践行宽恕,力行宽恕。)
分配更多时间给学法与忏悔。尽可能多地抄法、读法、听法。在人世间活着,一边与衰老死亡无常共存,一边在实际发生的每一个对境,每一件事里面,尽最大努力扩展心量。理解、接纳、宽恕,身边出现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过关斩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心念。反复平衡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慢疑。去反省,去净化,去接纳,去宽恕。(这才正是自己每一天都需要面对的功课。)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寻求自我身心问题的解决之道,唯有宽恕接纳。在践行宽恕中,逐渐去转化、消解、控制业力,最终接受、理解、和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令我明白旁人的想法或态度,都是不重要的。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在属于自己的深渊边缘。也没有谁对谁错,是非标准本就无绝对。存在的只是人的偏见、猜测和评断,而那的确是不重要的东西。有些事情在自己的世界是对的,在别人的世界未必正确。有些事情在别人的世界是正确的,在全人类的世界未必是对的。有些事情在全人类的世界是对的,在上天的世界未必正确的。
晚课结束,步行回二楼房间,四周空气凛冽,明晃晃的圆月在云层中发出冷光。抬头看到的是,天空一轮皎洁如霜的白月,使人清洁。亦明白老师为何在视频讲法《感知(下)》中说,灵魂感知境界,见精透出的光,如同月光一般澄澈皎洁清凉。
人生所剩时间不多,当真正选择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法门,单纯而专注地去践行宽恕,一心一意往前走。这是与死亡对望的最好方式。
老师:祝福。
老师:很美的散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