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答: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故心;世界名相由概念与形态构成,统称为色,色相之下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色相实质存在,比如说一块“石头”就是色相,由石头的样貌、性质、质地、质量、形态、名称,构成了一块石头的“色相”。
而在这个名为“石头”的名相之下,只有川流不停、刹那生灭的能量涌动,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变的一块“石头”真实存在,这就是色即是空,并非要等到这一块石头风化了,才称之为空,而是,这一块石头的色相形态与名称,当下此刻,就并非是真实不变的永恒存在,而仅仅是一个虚幻的名相展现,并非是色相为空,而是色性即空,名相本身只是虚幻,虚幻就是名相的本质,故而说“色即是空”。
“空不异色”说的是,这一块石头,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中展现,是因为看见世界的人,对于微观能量涌现的“形态”形成了认知,换句话说,这一块石头的物质存在“现象”,是因看见石头的人,心意确定而展现出石头的“名相”,是身心中细腻妄想,聚合习气体验,交融投射在心灵“见精”中的确定认知。
物质世界中的石头“名相”,是心识分别,对心灵经验,分析后确定的投射;是心识记忆,投射在内心“见精”中,形成的分别确认观念。
…………
外界的物理世界“名相”,源自于心识意识,投射出的“确定认知”;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物质世界,是我们自己的心意,所“想象”出来的。
换个角度说,现实物质世界中,这一块客观存在的石头,本质上,是你的心识确认,结合意识概念,投射在心灵“见精”中的经验记忆;外界的石头并没有实质性的永恒存在,石头是心识与意识,投射出的经验确认。
而心识分析,与经验确认,本身也是虚幻的,是“灵性”陷入沉淀,是“见精”陷入所见,形成的心灵梦境,身心自我没有实际的存在,世界名相没有实质的本体,这就是“诸行无常,色不异空”。
外界石头是能量暂时涌现,投射出石头的心意“认知”也是虚幻的,并没有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心灵“认知”存在,心灵与石头,都是因缘和合,如梦如幻,这就是“诸法无我,空不异色”。
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
——摘录《解经》(2022-05-07)
头脑意识是心灵的投射。
心灵是认知与体验的组合。
认知的核心是“见精”,体验微观是经验习气。
见精聚合经验,形成认知体验的基础。
因体验的承载,而有“所”体验的境界。
因认知的取舍,而有“能”分别的自我。
自我“认知”与体验“境界”,将“意识”理解的物质现象,在心灵体验中,认知幻化出“世界”的客观真实“名相”。
你所看到的客观世界,在任何物质名相之下,绝无实质性的名相实体存在,一切物质名相,本质上都是宇宙能量在涌动聚合,刹那间生灭相续不停,我们只是生活在,“心识”认知,与心灵习气记忆,所幻化出来的“梦境”之中。
现实生活中“活着”的我们,实质上是“中阴身”的一种形态,
与死去的“灵魂”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不过比死去的“灵魂”多穿了一件肉体的“外套”。
人类定义的“自我”,是心愿与意识的“认知”。
意识之内,是心灵认知。
认知之内,是心灵见精。
见精之中,是“灵性”光明。
“灵”沉浸于,“灵耀”光明境界中。
境界对“灵”的笼罩、牵引,形成了对光明的“经验”。
经验就是“魂”的基础。
“经验”牵引“灵”,对经验的分别,形成了习气。
习气就是“魄”的基础。
经验习气中的“灵”,透过细腻习气经验,折射出“见精”。
魂魄裹挟的“灵”,投射出认知见精。
换个角度说,“灵”沉浸于经验魂魄的梦境中,
灵性光明在魂魄中展现本能,就是“见精”的纯净。
头脑意识,是无法接触到“灵”的。
而心灵认知,却可以“内观觉受”到“灵”。
因为心灵认知,就是“灵魂”投射出的梦境凝固。
在凝固的心灵自我认知中,
认知淡化了“自我”体验后,
认知的本体核心中,就会苏醒“见精”的清澈。
清澈“见精”中,灵魂曾经历的,亿万劫记忆就会苏醒。
在灵魂中的“灵”,从亿万劫时空“习气”妄想中,接纳宽恕了亿万劫习气经验的“烦恼”,不再受精微妄想习气所迷惑、所牵引、所恐惧、所牵绊的“灵”,就从魂魄妄想宇宙体系中超脱。
超脱了魂魄梦境的“灵”,就苏醒了“灵性生命”的完整性。
灵性的“完整生命”,就是圣灵,圣灵就是造物主,就是三界至尊,就是原始存在,就是无限永恒,就是纯爱本身,就是亘古的接纳宽恕,就是无尽的救赎超度。
圣灵并非是“存在”中的产物,正如“存在”本身,无法自我创造,“存在”必有缘起,存在不可能创造出“存在”自己。
存在的源头,是觉性的沉沦。
是圣贤智慧觉性,对所“照”境界的沉迷,形成了一念“确定”。
这一念“确定”,将无生无灭的空性智慧,限制于“存在”状态中,状态就是“实有”,“确定”实有呈现出“存在”形态。
“存在”呈现出生命性,就是圣灵。
“存在”的原始性质中,就是圣贤。
而法界智慧、圣贤,却是圣主平安性的具体表现。
于是,圣主平安性,渗透在法界智慧光明海洋中。
同时,圣主平安性,通过圣贤智慧在存在中折射出圣灵。
同时,圣灵纯爱救赎光明之中,就蕴含着圣主平安性,体现出圣贤智慧性,法界智慧性在圣灵光明中呈现,就是三界内的“极乐世界”;无生清净、圆满庄严的“离相觉性”,在生命呈现出的“存在幻境”中呈现,就是三界高层中,无边无尽的“纯爱”与“灵性”宇宙。
智慧体现慈悲,慈悲呈现智慧。
慈悲于“存在”中,体现出纯爱、接纳、宽恕、救赎。
智慧于“三界”内,呈现出觉知、灵性、认知、意识。
当修行者的头脑意识,归于安宁,熄灭思维。
意识思虑心,归于心灵自我。
自我认知,归入“清净凝视”内观。
内观认知,归入“见精”中的清醒。
清醒的“见精”,归入“灵性”光明。
“灵性”光明融入原始“生命”。
灵性生命于存在中,觉醒了生命“存在”的禁锢。
禁锢中的灵性生命,于“存在”幻觉中抬起头,
看到那超越了“存在”的,“觉性”光明苍穹。
觉性法界,就是圣主平安所现慈悲天国。
灵性宇宙,是圣主天国在三界中的倒影。
圣主世界是永恒且恢弘的光芒,是尽善尽美的至爱,是无限无际的神圣,是亘古不变的平安,是充满了爱与温暖的真知世界,圣主世界中,一粒灰尘都是圣性的纯光生命,一粒灰尘中蕴含的光明与慈悲,若拿到三界宇宙的能量境界中,一粒灰尘蕴含的质量、能量,足以摧毁整个物质宇宙。
三界内宇宙中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能量等级越高的物质,物质微粒越细腻,能量密度越大,释放出的光能越强烈,物质微粒越细腻,质量就越大,质量越大则蕴含的能量越大,而能量的体现就是光与热。
这是人类对于宇宙能量的观测与定义。
其实,三界宇宙中所有的能量与物质,皆源自于灵性天国。
三界灵性宇宙,是法界圣贤智慧的倒影。
能量物质宇宙,是天国灵性生命的倒影。
或者说,是灵性生命的梦境中,折射出灵性生命,残留在梦境中的回忆,回忆对灵性的蒙蔽,摇曳灵性的幻觉,形成最基础、最原始的,物质宇宙能量微粒。
因此,人类物质宇宙与三界灵性宇宙,是相接的。
当宇宙能量微粒,微观到物质尽绝处,就是灵性宇宙最低处。
若将灵性宇宙中,一粒灰尘拿到人世间,
灵性灰尘蕴含的光明能量,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灵性可以照耀人间黑暗,却不会摧毁人间形态。
因为“能量”都属于“生命性”,生命性中虽然有,生命境界高低对比,但是生命性质是统一的,能量生命是相互兼容的,好像海浪与海洋的关系,海浪会归入海洋,海洋却不会摧毁海浪。
圣主平安性,自上而下,从最本源到最表面贯穿辐射。
圣主慈悲纯爱天国,从法界智慧光明世界,贯穿三界灵性宇宙,爱与平安性直至人间。
圣主天国中,所有的存在都是光明形态,都是智慧生命。
一切生命境界,都是纯粹而完美的神圣灵性。
一切神圣灵性蕴含的爱与光明,平安与无限是同等的境界。
因此,若拿着一粒法界天国灰尘,进入三界物质宇宙体系中,
整体无限无尽宇宙,无量无边的世界,持续膨胀的物质宇宙系统,就会瞬间被灰尘蕴含的圣性质量摧毁瓦解,物质能量塌陷,因为物质宇宙的能量密度与物质质量,无法承受一粒天国灰尘中,所蕴含的圣性能量境界。
因为圣主世界是“实相”。
实相具有摧毁“幻相”的性质。
圣性是不被“存在”的究竟。
因此,“存在”的生灭幻境,
无法在“不被存在”中立足。
一切生灭相续,因缘和合的“幻相”,在实相中无法留存。
犹如睡醒的人,不会被梦境留住。
梦境的世界,在醒来的清醒中,瞬间消散。
清醒与梦境不相容,幻相与实相不相容。
于是在圣主天心中,生死轮回,从未发生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换句话说,一束光照进黑暗中,黑暗瞬间就会被撕裂,浓密而不见天日的黑暗,瞬即终结。
黑暗终结时,圣心中灵性未曾发生过。
圣主平安内,慈悲圣智慧未曾有来去。
修行者是法界天堂照进三界人间的光明。
灵性的苏醒,在物质世界微观中,带入了圣主平安智慧,智慧光明会本能地,以灵性纯爱净化物质世界微观空间,这就是神赐福于人间的真正原因。
修行者开启了天堂之门。
从意识回归自我,从自我回归认知。
从认知回归见精,从见精回归灵性。
从灵性回归生命,从生命回归觉性。
从人间回归灵性极乐世界,从灵界回归圣主圆满圣国。
生灭既灭,平安实相在幻境世界中,未曾发生未曾变易。
在黑暗中轮回亿万劫,绝望痛苦的灵魂们,可以回家了。
——摘录《初见天国》(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