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寿命无生无死,谁有虔诚心,谁的面前就有一位莲花生。

——莲花生大士

佛法,祂就像光芒一样,祂是源于天际的光芒,撕开了灵魂的黑暗。但是因为众生的灵魂储存的累世劫的这些习气和恐惧太深了,所以人们本能地会躲避。躲避的方法,就是用在黑暗当中形成的观念、形成的习性、形成的人格标准,去认识这个光芒,从而将佛法变成了人类的文化。

 

佛法不应该成为人类这个思维学术当中的一种产品,不应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标榜自己身份的一种文化,佛法不应该成为人际关系的一种枢纽,佛法更不应该成为安慰世俗人的心灵鸡汤。

 

佛法就是直面死亡的,开启灵魂的光明之路。佛法是诸佛法身智慧的生命力表达,佛法本身具有摧破无明,救赎灵魂,开辟天堂,将众生的这个心识思量,从生死轮回的苦海当中,超度到生命永恒的幸福当中的光明之路。这才是佛法。

佛法是具有生命力的,祂不是思维当中的概念,更不是心灵感应当中的寄托。恰恰相反,佛法是熄灭思维概念,融解心灵感应从而绽放生命灵性和觉性能力的诸佛的智慧。

 

佛法是具有生命力,而且这种生命力祂亘古不变。佛法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的只是人们对于佛法认知接受的程度而已。这就是所谓的末法时期,就是众生的业太重了,将众生的生命灵性和觉性智慧,深深地埋葬在人格自我和意识思维之中了。

 

所以第一步修的话,为什么他们都要熏习大量经典呢,进行思维修呢?就是为了从思维观念上,解开人类所形成的所知障,第二个从持戒清净上面,净化人心对于欲望,自我沉淀的这种污垢。当“理事二障”净除之后,佛法的所指那个本性,祂就会体现出来。因为众生的本性,皆是如来,众生的本来面目就是诸佛,只是因为众生的心识,思量心,攀缘了思量心所分别的对境而有了生死轮回的历程。

 

所以说当众生信守了佛法正知见,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思维观念,践行了诸佛这个“戒定慧”的修行方法,践行了圣主耶稣留给人类的宽恕的光明之路,当心灵、心识、思量心,储存的习气、体验、经验、记忆,全部融化在无私无我温暖和安宁的爱中的时候,生命的本质的那个灵性光辉,祂就会展现出来。而灵性光辉的体验,祂就是无尽的天堂。

——摘录讲法录音《死亡》(2023-07-12)

人世间的你,是身心中的“灵”。

身心因为“灵”的觉知,而有心之见性。

因为心灵见精,而有六根六尘的境界。

见精取舍境界,境界牵动见精,而有主观意愿的自我。

 

所有因缘生灭的,皆无有实体。

一切有来有去的,如梦幻泡影。

 

你并非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

你是认知深处的“灵”。

 

“灵”没有烦恼,因此,身心烦恼并非是你。

宽恕烦恼的自己,宽恕自己的烦恼。

宽恕中,“灵”欢畅光明。

 

你并非是自我体验,也不是感受情绪的自己。

你是明了体验的“灵”。

 

“灵”没有痛苦,因此,情感痛苦并非是你。

宽恕痛苦的自己,宽恕自己的痛苦。

宽恕中,“灵”喜乐安宁。

 

你并非是情欲眷恋,也不是欲望感受的自己。

你是觉知情欲的“灵”。

 

“灵”不受欲望,因此,欲望习气并非是你。

宽恕欲望的自己,宽恕自己的欲望。

宽恕中,“灵”纯净轻盈。

 

觉知你身心中,那“见一切,不定义分别”的灵。

 

不定义,是真实的“宽恕”。

——摘录《真宽恕》(2022-03-18)
 
我眼非我
我耳非我
我舌非我
我身非我
我意非我。
我所见非我
我所闻非我
我所嗅非我
我所尝、所触所想皆非我。
我非景象,亦非声音
非芳香,亦非思想
非美味,亦非意识。
我非属大地,亦非天空,
我非风,非水。
亦非住于我心,
不被任何元素缠缚,
生与死不可触及我。
我微笑,
因我从未生,亦永不死。
生不能使我存在,
死亦不能使我不存在,
我的存在不依赖生死,
亦永不会受其牵绊。
——佛陀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圆觉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