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以二十一种心,来说明如何亲近、承事善知识而具足弟子相。
寂天菩萨作《集学论》,将此二十一种心,摄为九种。具足九种心才能具足弟子相。若能明了此九种心之体相,以如是心亲近善知识,则能摄一切亲近、意乐之扼要,决定获得成就。
九种心指: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轮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舟船心。以下略作解释:
一、如孝子心
依止善知识如孝子心。古代很多孝子的故事,如二十四孝等,这些孝子,不是“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是“父母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察看父母的容颜,照着父母的心意转,舍弃自己,成全父母。亲近、承事善知识亦当如是。
作为弟子,对善知识的话,要说一不二,言听计从——让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没有理由地听从;不是等到懂了才听话去做,而是做了就会慢慢明白。心态上要像孝子一样,察看善知识容颜,顺承善知识心意,让善知识欢喜,这样能得到善知识极大的加持。
依止善知识要到什么程度呢?
“譬如牛马,授其鼻肉”,就是说,要像善知识的一头牛、一匹马一样。牛、马在鼻子上穿一根绳子,将绳子交给主人,主人牵着它怎么走它就怎么走,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很无明,很愚痴,是畜牲的因,就像牛马一样;现在遇到了善知识,能够把我们牵向解脱之道,所以一定要紧跟善知识。如孝子心。当你找到善知识了,就要敬信承事。
二、如金刚心
我们跟善知识的关系,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破坏;就像金刚一样,不但不被任何东西所破坏,反而可以破解任何东西。
可能善知识会对你冷漠、批评甚至责骂,不要因为这些破坏与善知识的关系——要明白这是考验,是棒喝,是善知识如父母般的抑止,是善知识的慈悲。
也许别人会说善知识某某方面不好,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要消化这些负面的东西,像金刚一样把它破解掉;如果还做不到,那就要远离这样的因,尽量靠向好的环境中,这样能增进与善知识的坚固关系。
另外,我们还应远离无常的心态,比如:初见善知识时非常激动,相处久了便将善知识视若常人;或者是依止一年两年就不依止了。应该如金刚一样,终身依止,始终如一。
那么亲近善知识以后要怎么做呢?应该如下面第三所说的如大地心。
三、如大地心
荷负善知识一切事业重担的善心,就是如大地心——大地担起地上一切有情、无情而毫不推卸,不知疲倦;承担善知识的事业重担,亦当如是。
以师志为己志,承担善知识的事业,当随缘、随分、随力去做;不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自己偷偷溜掉;不是挑三拣四:“这个我喜欢就做,那个我不喜欢就不做到。”要如大地心。什么叫大地心呢?大地能承载任何东西,也不拒绝任何东西,不论大小、好坏、轻重,所有的东西都不拒绝。现在我们亲近善知识,要以大地心来承担善知识的一切事业,甚至为这一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
承担这份事业时,我们的“小我”也许会懈怠、疲倦,会觉得:“好累!一直叫我做,为什么不叫别人做?”这是累世习气的惯性,没有用爱融化的“滞留”。不被任何境界滞留,挂不住以体验维护的贪婪的恐惧,在清醒中实证到身心脱落,究竟了“法我皆空”。
譬如铠甲,将军虽披戴沉重的铠甲,但并不觉得是负担,反而视为荣耀;若换成其他人就会视铠甲为负担,觉得难以承受。同样,若将善知识交付的事视为负担,内心就会无法忍受;相反,若视为庄严,则会觉得因缘殊胜难得,做起事来充满欢喜。
四、如轮围山心
前面说到承担善知识的事业,下面说承担事业的六种心态。六种当中,第一是如轮围山心。
如轮围山心,就是生起任何苦恼都无法动摇的善心。轮围山是什么样子呢?佛经上说,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个小世界,中间是一座最高、最大的须弥山王,须弥山周围有海,海的外面就是轮围山,轮围山一圈一圈地围着,不会动摇。
弟子依止善知识就像轮围山,围绕着善知识转;不管遇到什么苦恼,绝对不动摇,坚固稳重地永远绕着善知识,趋向善知识。这是我们承担善知识事业第一个需要的心。
五、如仆使心
就像世间的仆使(即佣人),一切都是为了侍候主人:不管主人要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自己该做的;即使是最脏的事情,他都没有任何惭愧、怀疑地去做。我们亲近善知识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做低贱的工作时,觉得心里很委屈,没面子,这是“分别心”。
“当众生沉浸于生命的体验,体验却扰乱自性祥和,体验成为了你,遗失了本初无染纯明,疑虑呈现出光明,觉悟体现出智慧,因分别而现世界,你是我的迷失,我是你的原本,我就沉睡在你的心底。
世界倒映着本觉,本觉随倒影而圆觉,烦恼即是菩提,菩提相伴烦恼,而性寂如如”。
——《梦》
无论扫大殿或扫厕所,都是三宝所在之处,伺候三宝,庄严道场,那是最了不起的事。
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学习,一方面自己的耐心会提高,另一方面福德增长,智慧增长,这样才能跟善知识的摄受相应,才能承担更广阔的事业。
六、如除秽人心
如除秽人心,像普通清洁工一样毫无傲慢的心态,即断除了一切慢及过慢,在善知识面前自处卑下的善心。例如:未生怨王身为国王,但在迦叶尊者面前听法时,仍是毕恭毕敬。释迦族人种姓高贵,但仍谦虚地在首陀罗族出身的优婆离尊者面前受教。
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要断慢及过慢,说来说去最主要就是指内心当中这个“我”。古德说:“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大乘庄严经论》云:“下心为缘起。”所以拜见善知识或为善知识做事,应当以谦下心来做,身心调柔;不应有傲慢的行为。
“修行道路在心地,仔细甄别心性真伪,破除我执傲慢,清净身心贪欲,你的成就,即展现我的清醒,那无染无挂,纯然无有造作的本初,那就是我拥抱你,你融于我,始觉拥抱原始本觉,我与你一体,从未分离。”。——《梦》
七、如乘者心
如乘者心,即对善知识交付的重任,即便再困难也能欢喜受持的善心。乘就是以前的轿子。换句话说,就像大卡车装载沉重的货物,虽然路途难行,却没有丝毫疲倦之心,再重、再难的事情也很勇敢地承担下来。
八、如犬心
忠实的爱犬被主人打骂时,不仅没有丝毫反感,反而对主人摇尾乞怜。我们对善知识也要如此。
《般若经》告诉我们:如果善知识对于来求法的人,现出来的样子好像是发脾气、责骂,那个时候不但心中不要这样想,对自己的老师不应该退舍,反而还要“增上希求”——应该更加希求。
九、如船心
摆渡船来来去去,无论往来多少趟也无疲厌之心。如船心,即对善知识的事不论承担多少,不论如何来往奔走,都无厌患的善心。
一般修行好的弟子,见到善知识吩咐的事连连不断,心不生疲厌,认真听到心里,去力行。
总之,找到善知识,应当如孝子心敬顺承事善知识,如金刚心依止善知识不动摇,如大地心荷负善知识事业重担。
荷负善知识事业重担,当如是行持:
一、任何违缘不能动摇,如轮围山心;
二、受行秽业心无惭疑,如仆使心;
三、断尽傲慢自处卑下,如除秽人心;
四、欢喜承担种种重担,如乘者心;
五、善知识毁骂不起忿恨,如犬心;
六、数数劳作心无疲厌,如船心。
出离
如履薄冰踏浪行
酸甜苦辣如泡影
我佛如来慈加持
虔诚推浪叩拜行
心见记忆贯习气
温暖自心暖众生
仰望天堂融定格
觉照次次忏悔勤
破魔假相平安行
天道有光爱传送
2023.12.18(照行)
老师:很棒,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