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真理难闻,真经难求,修行不易。茫茫岁月中,为了修行解脱,多少人在虔诚精进思辨佛经,拜忏祈愿。然而,凡夫毕竟是凡夫,在面临疑惑或认知超出概念时,是否有慧根能从佛经中找到答案,是否有机缘遇到明师指点?真的不能确定。此时,如遇觉者驻世,更显无比珍贵。觉者能一针见血,从迷雾中层层扒开分解,驱云散雾显露实相,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可遇不可求。
觉者看似短短数字的赞许、指正、棒喝,都是一种无上的法语甘露滋润普降,都是一种无上救赎慈悲的加持,其中蕴含着无限深远细腻透彻。
修行之路,在波澜起伏中演绎着,不同时段不同人生不同角色的转换历程。每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为了奔向光明,演绎真我。然,无觉者点化,照样沉迷在角色演绎剧情之中。心随境转,意随念起,见幻辨幻。在梦幻中见梦境,在梦境中分辨真假,可笑之极,只因有执念,相,我的存在,何以明理?意业浮现得到觉者甘露滋润无比清凉透彻,甚是欣喜,惭愧,警惕。欣喜际遇意业是一次全新的认知提升机会,惭愧的是,还清醒地在幻境中分辨,明知不可信,却执迷真假,无觉者点化稍不留心执幻为实,就偏离方向而不自知。看着它,清醒升起,意转脊背念头自散,一切都在幻境中自动分离脱落,淡化执念不留痕迹。我非我,相非相,不辨真实不染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如戏,谁何曾不是一个演员,真亦假,假亦真,沉迷其中真假难辨。沉迷世间,受见闻觉知爱恨情仇,业力习气牵引难出轮回;沉迷真理,洗心革面离幻求真尚有希望。
细腻区分,对真理不是沉迷,而是沉醉。沉迷有对境意识,沉醉是忘我,却在忘我中充满狂喜、亢奋、愉悦的清醒。醉了,醉得一塌糊涂,唯恐醉过头,遗忘了当下现实自我环境,手舞足蹈,令人指东道西,区区凡夫本无定力,请别诱我。不太投入交流觉者法义,尚有人格理性思维人格态度表达语言。只要一深入其中,一碰即醉。明知酒量不行,却不由自主举杯自饮,实在贪杯难以控制。
酒意泛起,酒意正酣,我也清醒知道自己所言所行决不会出格,甚至比未喝酒时表达更条理分明,理义清晰层层推进,针对某句经典开示举一反三。举起酒杯,细细品味,有时拍案而起,连声说道:好酒,好酒,妙,真妙。
有时真的也不想醉,因为是完全脱离思维意识随性发挥,唯恐令人感觉是胡言乱语,自大张扬,但却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言的一句一字,真的没有表现欲望存在,表述时条理严谨细致。酒意退却回归理性后,多次自省自查沉醉状态下的所言所行,除了表现出一种亢奋激情愉悦沉醉忘我之外,还真的找不出客观存在的错误表达语言。并请法理知识结构严谨扎实的同修,从不同角度去找漏洞,去剖析。同修也客观理性如实回答,在所理解的法理上是真的找不出什么漏洞,正常理性状态下反而感觉讲得不连贯,平淡无味。自己也清醒地经常回顾,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正常理性思维状态下,还讲不出这些道理,也没这个水平讲。反而沉醉后,自己认知上感觉更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再次重新分析认识自己,发觉自我人格是演员,而内在清醒的自我是角色。
有时真的也怕醉,特别面对陌生、不太熟悉的人,自己确实也想安静地听他人讲解、分享,与自我学法修行认知作为参考借鉴比较。在完全静心地听他人表达过程中,醉意袭来偶尔也会控制不住,同时也清醒地知道。这种醉意袭来有明显的不同,是感觉他人表达不太到位,描述得还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就到位了,或者似乎表达存在误解偏离。此时,明显感觉要蠢蠢欲动了,后背开始波动,不断朝脊椎位置聚合再扩展返回肌肉表层,我就知道,坏了,角色要出场,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意识强制介入,马上转换并凝聚思维念头,不断地安抚告诉角色:大哥,别这样,你说话太直接率真,不保留,万一引起他人误会、不悦,很难为情的,给我留点面子,毕竟我还要在这个现实社会交际圈子里混的。慢慢安抚,醉意才逐渐退却,但后背波动还有,已经转入细微,说明角色不死心,还在盯着。
同样后背波动醉意泛起,已经习惯区分出细腻的差别,听觉者讲法加持力是不一样的,这种醉意袭来首先是一种穿透,以脊柱为中心,直接穿透皮肤、肌肉、骨胳,这时传来的是一种觉受体验。接着转变为绵绵的细腻柔软渗透式进入脊柱中间,再向外缓缓自由扩展至整个后背肌肉,甚至于波动于全身,特别是腰部以上以及手臂手掌产生微微的抖动明显现象。这是迷醉入骨,一碰即醉。不断重新爬起再粘上去,再次醉倒,完全无力抵抗,越醉越淸醒,越醉全身心越柔软舒缓。
想醉又怕醉,酒量不行且贪杯,唯恐在不同场合上出丑,而有偏离外道之患。举起玉液琼浆,甜在心间,还想再敬一杯,虽无力支撑但自信顶得住,感恩觉者无上加持,神人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