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老师的新文章《究竟》,引发了一点延展的思考。
“我不是这具身体”,老师曾在很多篇文章和讲法过程中,对这半句法语在逻辑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其实即便在修行队伍之外,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也在思考并尝试探讨这个问题,于是也出现了很多假说、实验和大量的学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
我曾经特别喜欢看电影,最喜欢的有一部系列电影,叫《黑客帝国》(也有译作《骇客帝国》的),对“我不是这具身体”有着不错的解释。
这部电影的创作基础,源于一个叫做“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
正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将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想要拍摄的事物,然后按下拍照键,一张照片就生成了。请问手机拍下的照片是真实的吗?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探讨,在手机拍照的过程中,首先是手机的感光系统捕捉到了光线,光线经过程序的处理后,会生成一堆能够描述这些光线的数据,当我们要查看某张照片的时候,其实就是成像系统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像。因此可以说,手机上显示的图片其实是由一堆数据生成的,而这些数据的本质是程序对真实景物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手机拍下的照片并不是真实的,它只是真实景物的一种具有描述性质的数据。假如我们给手机的成像部件输入一模一样的数据,那么就算没有对真实景物进行拍照,手机也会显示出同样的照片,AI绘图也就是这个原理。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认为看到了某个事物时,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对感光系统发来的“数据”(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弱电信号)进行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像,而假如有人切断了大脑与感光系统的联系,然后利用计算机伪造一个感光系统向大脑输入同样的“数据”,那么大脑也还是会认为自己看到了真实的事物。——百度文章
所以,我们感知的世界,实际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捕捉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形成了各种传输给大脑的弱电信号,由大脑将这些数据还原成色、声、香、味、触等感知。
所以就有人提出了这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百度文章
这个思想实验,是基于科学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我不是这具身体”这句法语,但还是保留下了一个重要的物质器官——大脑。也就是我们虽然不是这具身体,但我们的本质是这个大脑,是这个意根。
当然,也有人产生了更为激进的想法。
现代科学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大脑里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共同活动的产物,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如果有一种强大的科技,能够制造出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电子大脑”,这个“电子大脑”也就可以具备自我意识。
再进一步想,单个的神经细胞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这完全可以用一段计算机代码来模拟,按照这样的思路,更加强大的科技还可以用一段段的计算机代码来模拟大脑的神经细胞,将这些代码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之后,就成了一个虚拟的大脑,并且这个虚拟的大脑也可以具备自我意识。——百度文章
这类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流浪地球二》中,刘德华就将女儿的人格意识完全数字化,存储在一枚优盘里得以永生。
有点像佛陀当年做过的一个比喻:一面鼓,今年换了铆钉,明年换了鼓皮,后年换了木头,当初做鼓的木、皮、钉全被换掉了,这个鼓还是当年的鼓么?
如果这种设想是完全成立的,那么精神和智力正常的人,都应该承认“我不是这具身体”。而大家都普遍知道,性格习气的改变甚至消失,不会影响生命的存续,那么也应该很容易承认“我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
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记忆,是计算机能够模拟,甚至可以做得更好的。
人工智能已经在人类社会摸索着进入了应用,只是目前都是被动处理信息,因为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人类最担心的“自我意识”。
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执识”,是由累世劫轮回过程中,储存的海量的感受、经验、习惯、爱好、体验、觉受等等因素构成,这些由想阴和行阴衍生的细腻而庞杂的分别念头,能够被计算机数据化么?
如果这些都能够被数据化,那么人类的“灵魂”,会认同这些存储设备作为自己新的“身体”吗?
因为理论上,数据是可以无限复制的,那么会不会出现一个灵魂要面对多具虚拟身体的情况呢?
又会不会有孤魂野鬼依附于人工智能之上,兴风作浪。或者说,真的可以用虚拟的手段,人为地制造出被人重新定义出来的“生命”?
老师去年文章中提到过,目前还不知道人的“灵魂”是怎样具体与肉身结合的,否则就能够明白那些活佛“夺舍”的原理。
但我记得曾听过《空华》这本书,老师在定中看到过某个星球上,人类的科技特别发达,已经实现了上述科幻的“虚拟生命”,几乎可以做到人类层面的“永生”。
可叹的是,那些已经实现了“虚拟生命”的外星文明,仍然不愿意承认生命本质的虚幻,宁愿继续沉醉在科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
老师已证入八地,尚且不能知晓灵魂是怎样与肉身结合的,那么这些外星的人类,仅仅凭借科技手段,如何能够让“灵魂”认同并依附于存储生命信息的数字设备呢?
记得老师也提到过,人的灵魂是住在心脏里的,那么这个人更换了心脏,灵魂是不是要跟着新的心脏一起搬家呢?
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