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自心,本自如如’,‘如如’是什么意思?‘如如’就是不可说的意思。祂是究竟实相,如如圆满,却不被言说,不被触及,不被思维,不被理解,在一切思维言说当中,无生无灭,这个叫‘如如’,祂是‘不可说’的意思。‘不可说’却是,祂不是什么都没有啊,祂是在一切之中,不被一切所有而存在的实有,叫‘如如’。

 

‘佛心’就是我刚才说那个慈悲心啊,那个慈悲的气息。‘自心’,‘自心’就是觉性。因为有一个觉性,而有一个法界,这个就叫‘觉’与‘所觉’,你知道吗?这已经是‘第二月’了。‘佛心’——慈悲心,‘自心’——觉性,‘本自如如’——本来都是空性的,本来都是不可说的,都是不可获得的,都是不可失去的,都是不可分别的,都是不可挂碍的。

 

‘我见破尽’——就是‘我’,‘自我’的‘我’,‘见地’的‘见’,‘破’,‘破除’的‘破’,‘尽绝’的‘尽’。‘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什么叫‘我见破尽’呢?就说是,极尽细腻的刹那的分别,那个脱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但是祂依旧没有脱离寿者相的那个终极意识,就叫‘我见’。因为有一个独立的主观能动性,那个能动性就叫‘我见’。

 

祂虽然是极致被动的,但是祂有一个对于所存在的境界的被动的分别,那个分别叫‘我见’。‘我见破尽’,‘心’就是你的这个感知啊,你的觉知,包括你的觉性,‘心’和你本初的这个慈悲的气息,是‘一’,是同等境界的性质,‘即是成佛’。

 

这段话讲的就是悲能的那个境界,知道吗?但是我说实在话啊,莲花生大士,‘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这些话你从义理上来说,从内涵上来说,从体验上来说啊,都是一个成佛的人在那儿讲。因为十地菩萨就是佛,你知道吗?

 

但是,毕竟我也是啊!毕竟我也是,而且我是那个悲能。我现在是在八地菩萨的第……我快到第七层了,我是八地菩萨的第六层,到悲能之间的这个体系当中循环了。所以莲花生大士的这几句话——‘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这几句话,性质对不对?对。内涵对不对?对。品质对不对?对。气息对不对?对。但是祂还差一点。

 

这就是我说莲花生大士跟观世音的区别,你知道吧?这两个都是十地菩萨,都是,都是佛。但是你瞧瞧人家观自在菩萨的那个——‘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两段经文,你们自己细细地去品,中间是有那么一丝差异的。这一丝差异就是:十地菩萨十地的大圆满和十地菩萨的第八层、第九层的圆满,是不一样的。祂中间隔着一丝东西,你知道吧?隔着一丝东西。那一丝东西,我现在还没到啊。我现在还没有到莲花生大士祂的那个地方,但是我知道,祂离观自在还差着一丝的距离,一丝的差距呢。

 

《心经》里面啊,是究竟圆满地破除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四见的,就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相的这种四相、四见的分别心的。所以祂呈现出来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性、普照性和究竟圆满的清净性。究竟圆满的清净性,是慈悲气息的直接表达,中间没有经过过滤,因为慈悲是不可说的。

 

每次我苏醒了之后,我给你们讲的法,就只能是……就好像是苏醒的那个地方啊,是光,而我是一面镜子,我只能描述镜子里面的光。因为有镜子才会有光的表现,你知道吗?我只能去描述被镜子所倒映的光的表现。可是一旦被镜子倒映,一旦被描述的这光,和真正的光就毫无关系了。这个就是智慧和慈悲的关系,你们知道吗?

 

就观自在菩萨,祂讲的这种究竟的智慧啊,就是觉性的普照啊,祂是智慧性的直接表达,祂是智慧气息的如意圆满的描述和表述。但是表述和描述的智慧,已经不再是慈悲的圆满,祂被称为‘觉明为咎’,称为‘第二月’。

 

所以说,佛是以宇宙天体、宇宙万物、苍穹众生、十法界恒河沙的世界来表达,但是一切表达,一切佛世界、一切佛相、佛的智慧、佛的宇宙、佛的华藏世界、佛的神通、佛的威德、佛的三十二相好,都并非是佛。除了慈悲,一切皆非是佛,包括智慧都不是。所以说,当我今天真正证入到慈悲性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觉照智慧,祂是先天具有着虚弱性。

 

这句话,除了我能说,你们任何人都不可以重复啊。我说,就是这个十地菩萨普照圆满的这种大智慧,祂具有先天的不足、先天的虚弱。因为祂是慈悲性、慈悲气息的圆满表达,祂并非慈悲。只有慈悲是可以开创生命、诞生生命的。慈悲是支撑着整个宇宙、时间、空间、境界,是缘起缘灭的根本的原动力、根本的生命力。慈悲是一切众生身心灵、身语意、灵魂和生命最根本的承载者。”——爱的温暖《救主》2025-05-01

 

“下面这句话是所有修行的核心:是因为生灭相续的习气妄想构成的三千大千宇宙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此时此刻,你我的身体,你我的形象,你我的耳朵,你我的心灵认知,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们陷入心灵的,生灭相续的妄想而已;真正不变的是那个妄想深处,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进入梦境的觉性。这就是‘烦恼即菩提’的真正含义,因为‘烦恼性空’,所以‘菩提圆满’,明白了吧?这就是众生即如来的根本原因。众生是迷失的佛,佛是觉醒的众生。众生性,即是佛性,众生心呢,是迷失了如来的烦恼心。

 

这个就是不二论,你知道吗?并不是真理与虚妄相对,而是真理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存在的只是我们的心识与意识结合的妄想分别而已,而妄想分别的本身,却是没有体,没有性,只是随着习气的惯性在刹那相续间,形成了你和我的生命境界。由这些境界投射出来了我的形态,你的形态,以及我们的形态的身体所看到的外面的这个物质世界。可是无论物质世界,还是看到物质世界的你和我,还是我的意识、你的意识,我的心、你的心,本质上都是虚幻的。而在这个虚幻当中,却有一个,与虚幻同体,与虚幻同在,却不被虚幻所接触、蒙蔽、触及,所改变的,原始不变的,那个究竟智慧的,普照十方的大智慧,那个就是佛。祂是有形态的,祂那个形态,却不是人类的形态,佛的形态是,纯生命性的宇宙。”——爱的温暖《如来(下)》-2023-07-28

 

与真神同在。

 

“心外无物,唯爱是心。”

 

一切荣耀皆归属圣光如来。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信仰一定是跟生命挂在一起的。”爱的温暖《时间》2024-02-12)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爱的温暖《降临(上)》2024-08-15)

 

带着上主的爱,去接纳恐惧,去宽恕恐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五体投地叩拜圣光如来怜悯救赎!

 

老师:祝福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