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总算敞亮起来了。
好像好些年没有过这种心开意解的感觉了。

 

二十多天来,像是厚厚的黑云包裹在身外,情绪极其消沉,只觉身体周围充斥着黑暗无明感。以至于前天对境生起了嗔恨心,内心压抑烦闷,行尸走肉地活着。

 

今晨抄2022年2月8日老师文章《答疑》至:
诸相皆是心相,心相即是法相。
心心清净,相性无生,心法无染。
明明了了,相即是心,心相两寂。
无生无灭,如如不动,是如来。

 

“明明了了,相即是心,心相两寂。“ 这一句抄完时,像是触到了某根神经,于是停笔体悟。老师这一句话是三重境界,明明了了是一重见证,相即是心是一重见证,心相两寂又是一重。目光最后落在“相即是心”这四个字上,恍然想起《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来,不由拍案而起,停目抄法,在办公室转起了圈圈,心下感慨万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从第一次通读起到现在二十年了吧,现而今倒背如流,可是一直没懂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曾苦苦思过慧能为什么会因闻此一句而开悟。即便是看过别人解《金刚经》但这一句还是没懂。看老师常常引用这一句,每次都是在这一句面前像是对着一块生铁,头脑里懵懂两字:不懂!

 

相即是心……恍然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相”嘛。心相无别,一而不二,心即是相,相即是心,失心无相,失相无心,心物一元,名相不同而已。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此处该读第四声,去声,应缘随类而显诸相,随波扬流而起诸心,心、相、法三无差别,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万相本来如此生着灭着,只不过是应缘显相。自然其然,只在于人心头脑意识的名相生生隔断成了心与相。

 

尽管二十年前如实见证了慧能:不是幡动,不是心动,仁者心动。却未能通达心即是相,于是只会讲那个体验。

 

尽管二十年前如实见证了春来草生,弱柳扶风活生生生在心里,与心同长,却未能通达相即是心,只会回味那个美好的觉受。

 

尽管二年前半夜禅坐闻屋外狗叫是我心叫,却未能通达心相无二的法义,只会述说那个超常神妙的见证。

 

曾苦苦思索这些是什么,曾把这些拿给那些学佛人问是什么,没人能懂,没人能答。

 

曾理论上明白心物一元的道理,但理论是理论,事相是事相,这个关节从来没通过。当通了却发现如此简单,只是一层窗户纸。好愚钝的人!

 

这两天为前天生起的嗔恨心而懊恼不已,厚重的迷闷感笼罩着人,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相即是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两句如同利剑划破无明的黑暗,直让人不由想大笑一番,又想痛哭一场。

 

二十三岁入修行门,历经旁门、邪教,二十多年来努力“修心养性”,努力克制不去生气,努力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努力回避嗔恨心,妒忌心,淫欲心,贪心,极力畏惧嗔恨心、畏惧妒忌心、畏惧淫欲心……努力成为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呵呵。

 

然而,然而的然而,这种种心又何尝不是应无所住而生的种种相,这种种相又何尝不是应无所住而生之种种心?这种种心又何尝不是心生种种之法?既然如此又何必畏如蛇蝎,欲灭之而后快?

 

管他什么嗔恨心,管他什么妒忌心,管他淫欲心都只是随缘显相,应机发心罢了。其遇事显相,事过即了,性本空无,真空妙有,都只是本心当中的一个体验而已,其又何尝不是一道夜空的烟花,晴空的风景。知其相而不随其相,离其相而不舍其相。又何畏之?又何惧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诸法本来的真实原态,而人心头脑的意识定义概念割裂了一切。无怪乎释迦牟尼佛说: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无怪乎六祖慧能要显个一字不识的文盲相入世;无怪乎老师说不定义。唉,其间心酸莫可名状。

 

顶礼老师!开我二十年不解的迷闷。

 

顶礼老师这句“相即是心”, 大觉者开示如是妙法!使我历经二十年总算有所解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顶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是“心相两寂”?
-----------------------------------------
【老师】
本来无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