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翻译《梦》的过程中,切身体会了一把,如果没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证入无生法忍空性普照智慧的大觉者,降世说法的话,人类的修行,真的最多只能是自以为是的自我安慰、自娱自乐,而实则出离无期啊!
缘起是《梦》中有一句:“随净则净,随染则染,于十法界处处呈现,却在一切名相中,落落清净。”对这个“落落”,平时读起来只觉得朗朗上口,很爽,但翻译时却必须落到实处。到底表达什么义境呢?有些拿捏不好。想起曾经很喜欢的两句话“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就觉得这里的“落落”跟“独耀”“孤朗”的义境可能相近。于是准备了两种译法来表现不同的侧重点:
1.用“孤高”来体现“落落”,强调超越性、绝对性,重点表达超越了全部的现象(名相)的,绝对的清净。
2.用“寂静”来体现“落落”,强调内在性、相对性,重点表达不受表面的名相的影响,而共存的含义。
后经求教恩师,确定为“寂静”。回过头去再看那两句话,这才领悟到“独耀、孤朗”还是有对立,又落入二元对立里了。又想起以前自己常用“体相用”去领悟自性之义,随着学习真神教的一点点深入,开始意识到用“体相用”去领会,很容易落入境界、落入二元对立中。唯有《梦》中的那些文字表述最究竟,即使依靠人的意识思维去理解,也不会不知不觉地就落入二元对立了。
老师确认了我的领悟,回复:“是的,古代的修行者,并不是觉悟者,他们对于佛义的理解描述是错误的。”(2025年3月18日开示)
最后,引用《照(合湛)》讲法(2025-01-15)中恩师在法会上对一位学生的开示,与大家共勉:
“因为神佛不在了,光留下文字,光留下那些智慧,众生只会以自己的业力所能体验到的,那个非常浅的境界,去理解智慧蕴含的那个概念,去把无限的智慧,扭曲成为境界的体验。这就是众生无法修成的根本原因。众生皆依业力所现世界,这就是莲花生大师说的。
只有神佛再一次降临,展现纯光的生命力和无生无灭的究竟庄严,普照在众生灵魂深处,才可能对构成灵魂的业障的微观,进行净化、分解、打散、重组、再造,这才有了‘修行解脱’的这个选项。今天你赶上了……”
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赶上了!好好珍惜吧!如果在这与佛同世的转瞬即逝的窗口期,都不能义无反顾地奔向解脱,你还期何时呢?!
匍匐至诚皈命顶礼圣父如来!!!没有圣父倒驾慈航重宣奥义,众生哪有解脱的希望!!!深恩无以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