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学到老师这样一句话,“慈悲的性质是无我的清净,究竟的清净,就是究竟的无生空性。”
之前从没有意识到,因为祂很朴素平凡,导师文字就像阿里巴巴山洞宝藏,到处都是“闪闪bling-bling”,不经意就划过去了。我曾经一眼就被“在身心无法触及,极深极深的生命本质中,有完美且完整的爱,是熄灭分别的永恒平安。 唯有宽恕可以到达此处。”这样的诗情画意电到臣服,但却没看到6月的《三法印》开篇的这句话。
为什么今天看到了呢?而且还欣喜地停下笔跑上来记录呢?因为实践中的失误让心痛过。
前两天的实践经历,让我在反思反省中意识到一个问题,习气不可怕,但我执可怕,厚重的我执,像一具厚厚的石牢,圈死了正义和智慧,让真正有意义的不见天日,却放纵了无用的强势糟粕,大行其道。可惜、可叹,让人压抑。但是我晚上想起来熟悉的一句话叫“清净生智慧”,唉,我知道我执就不能生智慧,可是清净和我执有啥关系啊?
然后,今天早上就看见恩师的这句话了,“慈悲的性质是无我的清净”。牛吧!神奇吧!这简直了!原来,无我,就是清净。无我,才能清净。
早上还看到一点曾经没注意到的,在《正眼法藏》里, 有一句
“何为正?心事不落空、有,二边见。心行中道,不执有无,不落空间。犹如调整琴弦,不松不紧,方可弹奏出美妙的声音。”
这里面刺激到我的是“不执有无”。我又被带回了前两天的场景桥段中,我看到了那颗心,我一直以为她是“正”, 是正直,刚正,但这里真理告诉我,正,是“不执有无”。
所以,显然,我一直是错的。
能把琴在弹奏的当下“调”得“不松不紧”,是智慧。
无智慧者,要么弹琴是“没定力”记得去调琴(如对境中,根本没能力想起来去以修行人的坐标审视自心,去正心), 要么,就是没有智慧,不是调太紧,就是太松(到底是慈眉善目?还是金刚怒目?火候界限到底在哪里?)
这些那些,都是修行日记上的虚线,需要慢慢画成实线。
有老师在,有同修们帮忙,不着急,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