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经受较长时间绑架的人质,被性侵的妇女,被囚禁的性奴等人群,在被国家力量解救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会发自内心的,对伤害自己的犯罪分子产生好感,甚至帮助犯罪分子辩护,为案件侦破带来的极大困难,这类情感障碍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关于疾病的成因,心理学领域目前给出的条件有几个方面,主要有在较为封闭的空间中,必须屈从犯罪者,以获得生存资源,罪犯对受害者恩威并施等等因素。
但我觉得这些现象都并非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心理机制恐怕是,人们往往会因为出于潜意识地认同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将原本的事实解释成另外一个,自己更愿意接受的理由。比如说出于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而屈服于犯罪者,会被潜意识强行解释为,自己是因为出于对犯罪者的好感。
出于喜欢,比起被强迫,这种理由对于人格自我来说更友好,更容易让自我人格可以活下来。所以这种自己编造的谎言会取代现实,而成为现实,甚至很多受害者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加害者。
这样的极端症状虽然少见,但这种心理机制,却每时每刻伴随我们的生活和人生。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因为这样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会这样做。
而事实往往是——我们这样做了,所以这样就是正确的!
最近,我们看到照师兄等人,在努力挽救堕入邪教的信众,有人心存感激,有人冥顽不化,甚至有人恶语相加。
照师兄说的很对,否定他们的邪师,等于否定了自己对邪师的认同和追随,也就等于否定了人格自我。这是深深爱着自己的人类,无法做到的。
看到那个攻击师兄的恶鬼,让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案例。
大概是,一个离异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跟一个男子同居,此后女孩就住在房间里,很少出门活动,也没有读书。后来母亲离开了,这个继父和这个未满14周岁的少女发生了性关系(法律规定,这个年纪无论是否自愿都视为强奸)。当然,也可能是母亲还在时,在母亲的默许下已经发生过了。
后来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找到了这个女孩,希望她能够配合举证,将强奸犯绳之以法。可是这个无知的孩子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屈辱和侵害,对解救自己的行为也表现出不愿配合,并且憧憬着自己成年后嫁给继父共同生活,继而对多次登门的保护组织产生了排斥,甚至敌意。
面对这样的情况,会让人产生什么感觉呢?
可悲?
可怜?
可恨?
还是深深的无奈?
屈从于魔王的恐吓操控中,面对圣父的声声呼唤而无动于衷,甚至攻击谩骂,心甘情愿迷失在六道轮回的众生啊,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