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具身心之内的,人格自我在未来的十年,现在是2023年吧,到了2033年的那一年,内在的这个人格自我啊,就彻底地消融、消化,就不存在了。
那么,在我内在的这个心灵的境界当中,当人格自我,看到他自己要走向这个消融、消亡、熄灭的状态的时候,他的内在的这种体验是什么体验呢?是绝望的体验,是绝望、无奈、无助、窒息。就是没有人希望自己死掉,你知道吧,没有人希望自己死亡的。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永生,都希望自己幸福,都希望自己快乐,都希望自己富足。
在经历了大概有10天左右的,内在的这个自我人格的,压抑、抑郁、绝望、窒息的这种感受,过程当中呢,我的主观意识啊,就是我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我的人格,他就会发生这种脱节。这个牵扯的方面就非常多了,我尽量简短地跟你们讲一讲,人的主观意识和自我人格之间的这种差异啊。
人的主观意识啊,就是我现在说话的这个自我呀,这个意识,他是由人的心灵主观愿望推动的。也就是说,我想要说话,我的意识才会调取我的逻辑的概念,与我心灵的愿望结合,表达出我记忆当中的文字。你们知道吗?我想要说话,我的意识被我的‘想要说话’的这个愿望推动,意识调取大脑当中的记忆概念,然后与我内心的情感体验结合,表达出来我的诉求,这个叫主观愿望,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人格,这个就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在我平常不想说话的时候呢,我平时想安静一会儿,我的主观愿望说‘我想安静一会儿’,但是呢,我的内心,依旧安静不下来,依旧是心猿意马的,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一会儿想‘哎呀,我一会儿是不是该去吃个烤串啊’,一会儿想‘我是不是应该去公园逛一会啊’,一会儿想‘哎呀,昨天那部电影我还没看完’,一会儿想‘哎呀,谁谁谁,我的那个好朋友,他最近状态怎么样?’
我在这么想的时候呢,我的大脑就会,同时浮现出来我朋友的音容笑貌;浮现出来,我要去哪个地方吃烤串;浮现出来,我昨天想要干什么事情那种景象。
记住了,这个时候我的主观愿望啊,是不想考虑事情的,可是我的人格体验呢,可是我内在的这个自我的人格体验,他们却不听我主观愿望的。这个就是两套体系,你知道吧?
一个是人格自我。我的人格呢,喜欢吃酸的或者吃辣的;我的人格呢,喜欢光明或者喜欢黑暗;我的人格呢,喜欢绿色或者喜欢蓝色;我的人格呢,认定了我这具身体是男性或是女性;我的人格呢,有我人格的记忆当中,我的亲朋好友和我的仇敌。
换句话说,我的人格,是我心灵对于人生前半生经历的记忆,而构成的心灵的固有的情感状态,这个就是我的人格。我的人格呢,是因为我的主观愿望的分别而形成的,而形成的人格境界,却反过来会带动我的主观愿望,进行思维,进行分别。
就比如说,我出门啊,出门之后碰着邻居了,这个邻居啊,每天晚上他那个家里面吵架打架,那个弄得人睡不着觉。我给他提了很多次意见,他都不听的,给他讲道理也不听,甚至报警都没用处,这个人是个很不讲理的人。
但是呢,我是一个修行人,我又不能跟他撕破脸,怎么办呢?我就只能给他保持一个礼貌的状态。然后我碰到他了之后,我的主观人格,就是我的意识人格,知道这个人出来了,我知道他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是男是女,我很清醒地知道的,这个是我的意识。我的内在的这个主观意愿啊,是希望跟他很友善地打个招呼,‘Hi,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打个招呼,表示一下邻里之间应该有的这种礼貌。
但是我的内在,我的内心,我那个人格自我就非常不情愿。‘这是个坏人,这是一个非常蛮横无理的人,这是个极度自私的人,这个人是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的内心就非常非常地不情愿。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主观人格和你的意识、意愿发生了对冲。也就证明这两样当中,只有一样是你自己,你的身体里面不可能同时有两个你存在,明白吧?
好了,修行啊,就是以主观人格的心灵愿望,聚合人的意识,对人格自我的宽恕与化解。因为人的主观意愿啊,就是我们讲的这个自我意识的根本,是来源于人的心识分别,是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心灵的这个……怎么说呢?
就比如说我想喝水,你们听清楚了啊,是‘我想’喝水。‘我想喝水’,这个是我的主观的意愿。我想喝什么水——我想喝苹果水,想喝矿泉水,还是想喝其他的饮料,这个是我的人格记忆,明白了吗?主观愿望,他只是一个意愿,而将这个意愿,丰富为某种境界的,一定是人格的体验。
在‘我想喝水’的这个意识,发出来的之前啊,‘我想喝水’,这个‘喝水’,这已经成了概念了。这个概念背后啊,有我的心灵的愿望——我想要干什么,这个愿望深处啊,有形成这个愿望的动机。
动机,那只是一闪念的情况,动机背后有认知,就是我认知到了‘我缺什么’,我认知到了‘我此刻需要什么’,因为需要而有了一个需要的‘我’,这个就变成了动机。在动机背后有认知,在认知背后,就是人的心灵的思量。
这个心灵的思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而构成思量心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如沧海深渊一般的细念,和无穷无尽的累劫形成的这种习气与妄想,构成的这种苍茫大海。那个就叫生死海,没有生命可以逃出去的,没有。因为一切生命的身心灵、身语意,全部是缘起于、源自于,这个内心思量心、习气泛起的海浪。这个海浪,它构成了我们一个人生命,就是一个灵魂啊,最根本动机,推动动机,形成动机的,那一种迷茫和无助感。
因为迷茫,众生需要寻找;因为无助,众生需要抓取。抓取凝固了境界,形成了人的这种业身;迷茫形成的分别,就会形成了人的这种认知。所以说众生从生到死,根本上都是人的思量心当中的这个迷茫和恐惧,在演绎着不断地索取和轮回的过程。因为索取而有抓取,因为抓取而有分别,因为分别而有轮回。
那么,在我想修行的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身心内在的这个人格自我,他将要在十年之内,面临着消融、分解、消失的这种体验的时候呢,他反馈给我的内在的主观意愿的体验,就是绝望、窒息、无助和无奈。他导致了我整个的身体内,人格境界都陷入了一片灰色。
你们看最近我经常在分析人格呀,在写文章,分析这个人格的构成,为什么呢?因为就像是你见到那个邻居,你虽然知道,你不应该给他摆出一副臭脸,不应该对他无礼,但是你的内心依旧不情愿对他敞开笑容,是一个道理。
就说是,我的内心和我的意识,我是个修行人,我应该是知道,我知道这个自我他不是我,这个人格自我他不是我。可是,毕竟这个人格自我在这具身体内,主导、牵引这个自我意识时间太长了,他已经形成了这具身体内的主体的生命的倾向了。所以我要不断地写文章,去分析他,去分析他的构成,从而坚定,让我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我的意识坚定地相信,坚定地了解,坚定地知道:这个人格自我,他跟我没什么关系的,他只是我的心灵,在人生前半生的旅途当中,形成的对名相境界的执着。
当这具身体内的修行者,每经历六天一次轮回啊,到了第六天……前五天他都基本上是人的形状,他是一个从人到神的状态。第六天进入到这种纯生命的灵性状态的时候,人和神就消失了,那么祂完全是一种无限、无边、无尽,祂完全是一种清澈而永恒的光明。
光明当中是没有阴影的,所以说,一切分别而形成的阴影,他都是错误的;无限当中是没有局限的,所以说,一切有形有相的个体生命,他都是错误的。
就像是当灵性的生命力,醒来的时候,宇宙一切都是活的,那么说一切能够死亡的、衰败的、腐朽的,他都是错误的;错误的,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那么,可是我并不是每一天都在那种无限整体不可分割的,永恒狂喜的光明当中,当第六天那24小时的光明过去了之后,那些光明就会被我身心内在,构成人格自我的最基准的那些,就是构成思量心的最基准的习气和细念构成的那个雾霾啊,开始掩盖了。天堂的光明,透过雾霾的折射,在三界之内形成了光明的、有形态的、有形象的这种光明形态,那个叫光明身,那就是三界内的神灵。
神灵讲法呀,他一定是针对境界的。神灵一定有境界,这个境界呢,他就是正义的、善良的、宽恕的、无私的。天堂之内是没有境界的,天堂之内就是永恒的爱,而这个爱是不分你我的,没有一个爱你的我,也没有一个我爱的你。天堂之内本身就是纯净、无私、无我的圣洁的光明,这种圣洁的光明,对一切阴暗生灭的现象,是没有任何条件地接纳。
圣爱,我们所说的爱,祂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是一种无差别的宽恕。就好像你睡醒觉了之后,对于你昨天晚上做的梦境,你是不屑于去想起的。不屑于去想起的,能够完全放弃的,就是能够完全接纳的,祂是空性的。
爱的本质,是清净的接纳,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宽恕。就像是你,对于昨天晚上梦境当中你做的梦,和梦境当中的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心态,是无差别的,无差异的接纳。无论在梦中你是皇帝还是乞丐,无论在梦中你是妓女还是凶手,无论在梦中你是鬼还是神,你都只是知道你昨天晚上做了个梦而已,但是对这个梦境当中的体验,你是不予以任何评价的,对它都是完全的宽恕,无差别的接纳,没有任何分别的定义。它只是梦境而已,不需要你去定义的。那就是解脱,不定义就是大解脱。
那么,在内在的这个自我,开始陷入绝境和窒息的时候呢,我在不断地写文章啊,去描述他生命的构成,去描述他整个形成的过程和状态,去描述他的未来,去阐述他未来消失了之后,他是什么样的状态。
后来我突然发现啊,在我内在的这个修行者,那种清澈不动的觉照当中,这个自我体验,在十年之后彻底消融那一刻,在他消融那一刻呢,恰恰是现在我觉照他的那个内在的清澈的,那种临在的普照啊,开始成为了我这具身心内的主体。
也就是说死亡啊,人类所说的死亡啊,根本不存在;人类所说的死亡啊,只是自我人格对自我生命体验的维护。生命的实相是,任何生命的实相是,永恒的天堂。
我今天之所以跟你们讲这堂法,是因为今天我确确实实是,走到这一步了,不再是什么理解当中的‘你信神啊,你信佛啊,你信上主啊,就能上天堂啊’,不是的,这跟信不信没有关系的;而是,作为修行者,我今天确确实实地,已经勘破了所谓人类的死亡。
这个自我感、自我意识的死亡啊,恰恰是寓意着,你内在生命永恒天堂的苏醒。黑暗和光明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光明的展现就意味着黑暗的消灭。换句话说,反个角度来说,自我维护的阴影和黑暗,逐渐消融的过程,就是天堂苏醒,绽放在三界六道的过程,这两个是此消彼长的。”——摘录爱的温暖《仰望天堂》2023-08-28
老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