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师兄前几天以平视的角度评价如来没有给诽谤祂的众生机会,仿佛自己提出的建议要比如来还慈悲,当时令我反感到了。后来看到他的忏悔又把自己的人格批评得一无是处。

 

这前倨而后恭的心态让我感概了,因为这种矛盾冲突,我之前忏悔的时候也有。归根结底,是内心不敢承认自己很渴望人间,而又期许自己是个修行人。于是自欺了,会自以为渴望修行解脱,自以为自己的学法布施种种行为是在修行,会以为有某种做法可以让自己升起对真理的“渴望”。那么这种自欺,因为将渴望获得的心误解为对修行的渴望,就会令自己看不到选择所在。唯有先如实观察到自己对世间的渴望,才能从真理中对照出另一个选择的方向。

 

通过最近的学习,我才认识到大乘佛法是不断烦恼相,要直面那个渴望世间的心,从中选择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拔除妄想的种子。佛法是标准答案,这个妄想心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但我需要经历其中的求证过程,生活中观察受挫反思体会,才会真的相信这个答案,才能积蓄选择真理的勇气和决心,心甘情愿地放下这个渴望世间的自己。修行的本质是选择妄想心还是真理。但是如果处在上述的自欺中,就看不到这个选择所在,学法就好似永远在原地踏步。我宁愿自己是个听闻佛法的老百姓,也不愿做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修行人,这是在断送灵魂未来。真实确实是选择的前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