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老师最新的讲法视频,看到这么一段:

 

“如果说,我见到你,就说我见到一个女孩,我很喜欢她,这种喜欢仅仅是出自于本能的一种‘这个女孩漂亮,我喜欢她’。他是对于一种名相的喜欢,他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这个叫鲜明的基本、基础的人格自我,基本的心灵的这种认知自我。

 

当我跟这个女孩谈上恋爱了之后,我发现这个女孩既聪明,又善解人意,既温柔又善良,而且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让我刻骨铭心。这个时候,就从最基本的心灵认知的基础人格,变成了‘我爱她’的,具体的她的细化的品质、内涵、境界和感受,将凝固了细化她的我,变成了一个‘我爱她’的‘我’,和‘我爱她’的‘她’。这两者就叫‘人格自我’,明白吗?

 

最终你这具身体死的时候,你心底里面,对于她曾经的爱,那些非常细腻的、具体的、清晰的,过往的经验、经历,记忆的、习气的储存,会变成对她的思念。这种思念,那个就是你的初恋了。当你这个身体死亡之后,你的这个人格自我的表层意识,不是死掉了吗?对于她思念的那个记忆情绪的储存,依旧在你心灵认知深处,依旧沉淀着。

 

他会带着你的心灵认知,最初的那个分别,那个知道一切那个‘知’,去寻找对你所思念的这个女孩的体验的延续。这个就变成了三世姻缘——你过去爱过的人,今生投胎成人了之后,依旧会寻找她。

 

当你寻找到她的瞬间,你们两个四目相对的时候,瞬间就会热泪盈眶。你们两个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见到这个人会哭,你知道吗?我实在不知道的。我为什么见到这个人会哭?我为什么见到这个人,就像是见到了,就说是像迷失了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亲人?我不知道,但是我见到她,我就会哭;离开她一天,我就会刻骨思念。我跟她在一起不需要语言,彼此的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甚至她坐在你旁边,我不看她,她的心思是跟我的心思,是同频互动的。这个叫‘三世姻缘’,就是这么来的呀,轮回就这么来的呀。你们以为轮回是怎么来的呢?

 

轮回就是你的心灵认知,储存了你的六根六尘的记忆,变成了六识的沉淀。那个沉淀的六识,就是自我。‘打禅七’,打的是什么呀?打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就是这个人格自我呀。就是要将你的心灵认知当中的我执……什么叫‘我执’呢?对于可乐的那种滋味的沉迷,对于那种可乐滋味的细腻的、细化的、具体的、鲜明的境界的储存的执迷,那个叫‘我执识’。因为执迷牵动了心灵认知,才有了一个喝可乐的‘我’。”——摘自爱的温暖《浮出水面》(2024-12-05)

 

一下子,脑子里又浮出各种念头,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为什么上辈子的爱人还要到这世,上辈子不能圆满结束吗?……

 

脑子里一下又浮现出以往的一些有情感纠葛缺陷的人。

 

我有个巨大的毛病,每次想起谁时,或许别人就是念头一闪而过,而我总想着去发个微信问问,最近你过得咋样。

大无语,但其实没什么话讲的。

 

动机都是来自心灵愿望中的不舍。

不然怎么另外的人我就不会想起,想起来了也没想发消息?

因为那些人你觉得可以不要,你愿意丢掉那一段和那些人的相处时光,于是当时的那些感受自然也就不记得了。

 

是的,是不舍,在这听法的瞬间,我立刻浮现出来的记忆和感受都是我需要宽恕的。

 

修行是难的,非常难,不是平日里读读法就轻松蜕变了,在每一个对境中,都要选择那个清醒,然后尽量不被带动。一带动,就是浮现出各种记忆、感受、体验,然后就是留恋和不舍。

 

你宽恕不了这些,你放不下这些,那就只能去轮回。

我想去轮回吗?

我不想了,

我真的难受啊。

 

刚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学法这么久了,每次心灵里那个情感恋爱脑怎么还没死去?

接着就是自责,就开始恐慌,我不会一直都消灭不了这个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格吧?

 

不不不,接纳,静静地待着,静一会,我可能一时半会还是不能把这个人格怎么样,或许正是势均力敌也不可说。

我就不动,我就保持另一部分清醒,然后不动,跟自己说,你不是我,我是那一点点清醒,我不想跟你走了。

我不想再要那个沉浸在情感悲伤不舍中的那个自己,我要在每一次沉浸时选择清醒过来,先尽量在大片的情感悲伤海中做一叶扁舟,不沉下去。

然后让小船越来越大,慢慢化去这片海。

 

突然觉得前方的道路是十分清晰的,一边看着老师的法相,一边写下这些字,感觉内心已经好了很多。

当我不再长时间沉浸在那种细腻的情感悲伤、不舍体验中,当我沉浸的时间越来越短,当我能越来越认清我正在不小心陷入其中时,这都是我的一点点进步。

 

不图什么成佛作祖,只要能看到在一点点进步,在一点点逃离轮回,都是欣喜与可贺的。

 

感恩老师,感谢真神,无数次救赎我,无数次唤醒我。

跪拜,落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