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从根本上来说的话,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释迦牟尼法的最核心的东西,也是祂最基础的东西。释迦牟尼佛讲的法,用四个字可以涵盖祂——心外无物,就说是一切都是你的心灵认知和习气的投射。那么,认知和习气的根本是什么,根源是什么?认知和习气的背后是什么?释迦牟尼佛这才有49年的讲法过程。
但是能达到那种大彻大悟、究竟解脱的,那种如来之上的境界的人,亘古以来都是屈指可数的。释迦牟尼佛涅槃2600年了,到今天为止,从祂涅槃之后到今天为止,2600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亿亿的人口,真正达到释迦牟尼佛的,如来那个境界的,大彻大悟、正等正觉的那种大般涅槃的大觉者,没有啊,能出现一个大菩萨就很了不起了。能出现一尊大菩萨,就比如像是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这个都是十地的大菩萨,那个就算佛了,就已经算是佛了。
你们人类看不到另外的时空,是因为你们在用意识生活。你们在用意识生活,在用你们的眼睛、身体在生活。……
…………
感知的状态,就好像是一个人在懵懵懂懂的梦境当中,半睡半醒的状态。你说他醒来吧,他也没有完全醒来,但是他在沉睡的这种状态当中,他又不是完全睡过去的,被境界所牵动的,那种身不由己的梦境的状态。他又是一个,就是我很困,我睡过去,但是我还没有睡着,就那种状态,那个就是感知的状态。
在感知状态的时候啊,这个修行者可以明确地知道,这个身心意识不是我自己,这个身体也不是我自己。感知本身内在是有非常清澈的性质的,否则你靠什么去感知呢?
那个清澈的性质,那个清澈的那种体验,那种清澈的觉察,觉察本身就不会被任何现象所迷惑嘛。所以他又是一种,就说是一种很困很困,就是你很累很累了,但是你并没有睡过去那种状态。就感知和我的意识,是同时存在的,但是我本体的,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感知。
感知有一个特点,无论我这个身体想什么,无论我的意识想什么,无论我这身体做什么,无论我吃什么,无论我说什么,无论我走路,还是睡觉,感知本身不会被这具身体的自我,这具自我身体的言行所触及。
感知本身是一种被动的觉察者。在觉察的被动当中,这个身心自我的人格意识,他就变得非常非常地脆弱、单薄、渺小,就好像是水面上泛起个气泡一样。就是水面上泛起的一粒气泡,无论这气泡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它都不会干扰那个水体本身,这个就是感知和人体之间的关系。”——心灵疗愈《感知(上)》2024-10-11
天父赐福!
“我留下来道路就这两条啊,第一个,真实;第二个就是无私。怎么样去呈现你的无私呢?宽恕,以一颗能够宽恕杀害自己的人的纯善的慈悲心,去包容你所遇到的一切万事万物。只有宽恕的心,是符合真实的;任何不能宽恕的,都是属于虚假。只有真实的心能够践行宽恕,只有真实心所践行的宽恕,才是最究竟的解脱。
…………
但是呢,遵从灵性的爱与宽恕的这条道路,将生命本质的爱,通过你的心意,推恩给这个世界,将你生命本质的宽恕与温暖,以接纳谅解的形态,推恩于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以爱融化身心内在心识的恐惧,以宽恕释怀心意自我人格的维护。这条道路,如果快的话,你一生,我不敢说成佛的事儿啊,一生解脱死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解脱生与死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解脱生与死,你就是七地的菩萨了,六地以下还存在生与死的,七地你就跟灵性合在一起了,你就不存在死亡问题了。
…………
……不走宽恕,不走爱与宽恕,灵性修持的这条道路,你的习气业力构成的思量心,是不可能被净化,不可能被融化的;你的自我维护的恐惧感,是不可能自动熄灭,不可能自动消失的。
…………
如果思量心,在你的意识停止思维,心灵认知陷入恐慌的当下,思量心当中的见性,清澈无碍地透出来灵性的光明;你平常习惯了拥抱一切苦难,平常习惯了善待一切众生,平常习惯了宽恕一切伤害,平常习惯了以爱的状态和光明的境界,来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对待自己内心的思量;你宽恕自己,也宽恕别人,你在思量心当中的细腻的体验当中,只留下了爱,只留下了纯洁;那么,此时此刻,当思量心深处的见性,透过思量心的习气和细念,呈现出来灵性的宇宙了之后,你就不再惧怕了。
因为那才是你要的,因为那才是你自己,因为那才是你生命的本来面目,因为你活着的每一天,你修行爱与宽恕的道路,就是为了回到那永恒无限的幸福天堂去,而这一刻天堂之门向你大开,众生以无限纯净的光的形态,来迎接你的灵魂,回归天堂去。”——心灵疗愈《救赎》2023-10-20
“我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心意的自己。”(心灵疗愈《降临(上)》2024-08-15)
“真实的永不变易,虚幻的本不存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神的权柄就是宽恕、原谅、爱、包容。”(心灵疗愈《降临(下)》2024-08-16)
“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神是爱。上主是爱。我是爱。”(《心咒》2024)
顶礼膜拜至高无上天父救赎。